首页 招聘 房产 车辆 生活 二手 黄页
新闻 楼盘 图片 联盟 论坛 留言 同学
简历 租车 分类 装修 交友 寻人 培训
快递 火车 酒店 Q群 网吧 天气 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帖子 >
楼主 月是故乡明 发表于 2006-10-12 16:17:41
三先生
   三先生是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长者. 

   算起来今年该有60多岁了吧. 因为兄弟多,排名第三,叫三别, 村里人都喜欢叫他

三先生.

   在我们那个村子, 那个年代的人他该是书念得最多成绩也算最好的了.只是..生不逢时....

   在孝感高中二年时, 三先生因为有感于当时杂乱的政治氛围, 写了一些在当时可算是

弥天大罪的文章,被同学揭发, 结果是批斗, 然后开除回乡.没有完成学业,成为他一生最大的憾

事.

   回乡后, 因为他的聪明, 先后做过赤脚医生, 民办老师, 大队会计等在当时还是

比较吃香的职业. 

   只是, 因为三先生的直率又固执的性格,更因为他永远不够圆滑的为人处事, 直到

分田到户, 全国政策大改革的八十年代, 他还是个一介平民布衣, 一事无成, 家中也

一贫如洗.

  妈妈和三先生曾经一起教过书,所以我们二家也走得很近. 小时候, 三先生最喜欢

跟我讲他那些文绉绉的古书, 也不管我是否听得明白. 说实话, 除了懵懵懂懂的我,

也没人愿去听他那些对村民来说, 一不能吃二不能穿的诗和词. 在村里大人眼里,爱喝

酒人又穷,说话酸气十足,喜欢"之乎者也"的他活脱脱就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他们看不起

他, 就连他的家人也怨他, 因为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 得罪光了村里的,镇上的干部,
 
结果就是:除了种地, 其它的职业再也不会轮到他, 哪怕他其实做得比他们好.

  
  还不会分辩善恶的我,那时候也很讨厌他, 每每三先生笑着问我:"二姑娘(我还有个

姐,村里人都这么叫我的), 李白的那首"将进酒"背给我听听!"或者有时候又问我:

"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第一句怎么念?"  如果碰上我被妈妈责骂很不高兴,就会不耐烦


地说:"不知道!" 然后他讪讪的走开. 

  不过, 也有许多时候我会乖乖听他说词说书. 一来他家里那个很破的衣柜里

有许多宝贝书,如<唐诗三百首><青春之歌> < 第二次握手><人生> < 简爱> 等, 

我经常会去他家里看,要借,他是怎么也不肯的,说是怕丢了. 二是他那时在写一本长篇

小说< 蒲阳花 >, 讲的是他两个同学兼好友的真实的爱情故事,很感人.大意是一对

从武汉下乡到应城的青年男女热恋然后回城,后来男的去了国外留学,女的则留在武汉一

对恋人最终分离的故事.那个年代这种剧情可是最新的主题, 三先生受两位好友鼓励,也很

想把它写成书来发表. 只是写了几年, 直到关于他那个特殊年代的许多相近的作品都被别

的作家发表了,那部<蒲阳花> 还是没能出版. 我那时经常偷偷地去看三先生的手稿,应该

算是它第一个读者吧. 我感觉写得还好,为什么没能成书到现在也不明白.

  我上完学就去了武汉, 后来全家又离开了村子搬到长江镇上. 有许多年没回村里

了.听还在村里教书的妈妈说,三先生最早几年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给周围人看看小病, 

可是因为他有一次针头消毒措施没做好,差点把病人给害死,吓得大家都不敢去了,只好

关了诊所. 后来有几年挑菜油走村串乡叫卖, 好的时候一天能挣几十元,只是菜油颇重,也

挺苦, 人很苍老了.

  今年8月份回长江妈那里玩, 竟又在镇上看到三先生了. 他都还认得我, 很激动地

叫着我的小名:"二姑娘, 还记不记得那些唐诗?"  问他近况, 原来这二年年老体衰,油

是挑不动了, 再者村民大多是到超市买桶装油, 生意也淡了, 虽说儿女大了都已成家另过,

可两老还得生活呀, 就在长江镇上摆了个小摊位, 给一些老人或熟人看些小病小痛的, 赚多

赚少,总可以糊口罢. 说到此处, 老人家感慨道:"二姑娘, 还是你姆妈老头好啊, 都有退休金

你看我多兆业!"  我无语,匆匆别了他,转身之际, 泪眼朦胧.

    那一次的相遇, 竟然总也放不下了.

    儿时的浑钝无知, 总以为三先生是个没用的书呆子,  这么多年过来, 早已明白其实不是.

三先生本是一个很聪明之人, 那个错乱的年代, 实在是埋没了他, 误了他. 他的那种诗人般的直率

和热情, 还有不拘小节的个性, 又怎能让那些识字不多,城府却深的官僚容忍?  

   一直到今天, 我还记得有一幕: 因为三先生家里太穷, 年底没钱交税(农村税很多种的),大队

干部去他家拉东西, 和他争执动起手来, 然后大队那些干部就把他押(差不多就等于现在的捆绑) 到乡里

去关了三天. 直到家里人借钱交了税才放回来. 这是真真切切的事情, 那些人现在应该都还健在,老了,

他们如果想起那些往事,会后悔自己曾经的荒唐么?会鄙视自己曾经的可恶么?  还有那年三先生为给他打

抱不平去打官司把自己的教师职位丢了, 他却以怨抱德, 说是活该的那个村民, 这么多年了,他心里可有

愧疚?

    我要感谢三先生.是他让我最早接触到文学, 那本< 红楼梦>我看它的时候,才上三年级吧,囫囵吞

枣,连字也认不全, 却喜欢上了林妹妹.  五年级看<简 爱>则让我在这一生都会铭记:  女人无论她多穷

外表多普通, 地位多低下,永远也不要看不起自己,  因为简说过:在上帝面前, 我们都是平等

的!


   岁月无声, 人生无常.  三先生这一辈子就这么过了, 苦罢乐罢, 已成定局.

   衷心祈祷老人家晚年能少些磨难,过几天好日子吧!


   许多时候, 近乡情怯. 薄弱如我, 焉能普渡众生乎? 徒增伤感罢了..........
   









     

  


   

   



  

1楼 漫步人生路 2006-10-12 18:28:38
很可親可敬的一位老人家

秋天,思念的季節,讓你念起了老家的三先生

有著如親人一般的親情.

傷感只是一時的情緒,如你所說,這樣子不好

祈禱並祝福他老人家一切安好吧....


2楼 yjj863150 2006-10-12 18:30:34
一篇很好的文章,平铺的语言里,喻示着很多很深的道理,值得一读!
3楼 yjj863150 2006-10-12 18:44:46
三先生在我国,是一个时期,一种社会道德的牺牲品!是如此,悲哀有甚!
4楼 漫步人生路 2006-10-12 18:53:42
那時的社會風氣已成了過去,不必緬懷

現在或許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但我們改變不了什麼

唯一能做的是做好自己,用行動來影響他人
5楼 飞鸟VS鱼 2006-10-12 22:06:05
钗头凤????
“红稣手, 黄腾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春如旧,人空瘦,”是这样的么?
多少年过去了,依稀记得这首婉转悲切的词
6楼 月是故乡明 2006-10-13 07:17:32


  是, 绍兴的沈园还有这首词刻在墙头上. 陆游和唐婉的故

事就如同那首诗:孔雀东南飞"

  命运差不多的.
7楼 Arden 2006-10-13 10:36:13
   看著這篇文章,讓我有種讀<<少年潤土>>的感覺!那種兒時的質樸與純真躍然紙上,同時對三先生的那種古板執著和才子氣描寫得栩栩如生......
    現在真的很少能看到讓人心為之一動的文章了!
8楼 月是故乡明 2006-10-13 10:42:00

   大家真的喜欢, 那就多看贴多回贴哦! 谢谢!
9楼 西湖吴老 2006-10-13 11:11:34
二姑娘
这文章好伤感啊
情思两茫茫  空余历史的沧桑
青衫黯然 唢呐回响   骊歌悲凉
10楼 月是故乡明 2006-10-13 11:41:55


  所以我们够幸运啊! 

  三先生一辈子不识麻将为何物, 却喜欢喝几杯白酒, 抽几

包劣烟, 最有趣的是, 年青时他常嫌弃自己娃娃亲的糟糠之

妻目不识丁, 叹自己命苦, 没遇到一个书中的颜如玉, 却不

料陪他到老也苦到老的仍是这位结发妻.  呵呵, 造化弄人,

也算他的幸运了....

   今年回家, 会买几包香烟让儿子给他放在小摊上. 
11楼 网络旁观者 2006-10-13 13:03:26
如此高的点击力,你让我为难了,不知是放到文学区还是情感交流区好
12楼 月是故乡明 2006-10-13 13:43:52


  呵呵,有空再写个贴子到你的文学区吧, 可别把它踢出来哦!!!
13楼 OCEAN 2006-10-14 10:47:40
写得真好!
看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初中时读过孔乙己这篇课文,现在虽然时隔多年,依然记忆忧新;还有就是写到交不起税被押的事,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我也亲眼见过这样的事。
祝福那些现在还在种地的同事们好人一生平安!
14楼 月是故乡明 2006-10-14 11:50:25


  谢谢13楼的善良. 
15楼 楼阁 2006-10-18 14:11:18
回复人
yjj863150 
发信 

发帖:58 回复:402 
注册时间:2005-10-31 18:05:58 

 
   论坛信息发布: 应城新闻-从2001到2006,应城事,事事关心,  
发表于2006-10-12 18:30:34 [编辑] 2楼 
  
 一篇很好的文章,平铺的语言里,喻示着很多很深的道理,值得一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怕只有一米阳光,也要把温暖送给你!  


好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