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招聘 | 房产 | 车辆 | 生活 | 二手 | 黄页 |
新闻 | 楼盘 | 图片 | 联盟 | 论坛 | 留言 | 同学 |
简历 | 租车 | 分类 | 装修 | 交友 | 寻人 | 培训 |
快递 | 火车 | 酒店 | Q群 | 网吧 | 天气 | 微信 |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帖子 > |
楼主 了了 发表于 2007-01-19 22:39:21 |
童谣里故乡的腊月 |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一。 “腊时腊月,不能瞎说。瞎说铲嘴,回去跟你妈说。”唱起儿时的童谣,印象中故乡的腊月是那样的神圣肃穆。天上地下无论远近亲疏,诸神们忙着与民间互通消息,人们也排好了日子,对这些冥冥中的神圣恭送敬迎。不仅是对神仙,甚至鸡狗老鼠类生活在身边的动物们,这个月份也要特别对待,不能忽视它们的“节庆”,否则是“你吵它们一天,它闹你一年。” 这样谨慎的态度更用在人与人之间:该和好的和好,该清算的清算,该偿还的偿还。“年关年关,过年过关”,“过年过节,解结系结”,解下的是旧的一年里经受的烦恼负担,结下的是新的一年心中美好的期盼。 小时候,这个年末岁尾最后的一个月还有许多“不许”:委屈了不许掉眼泪、生气了不许说脏话、开心了不许大声喧闹……尽管一不小心就会犯了这个禁忌那个规矩,但是紧张而兴奋的小小心灵还是涨满了期待与留恋。 还有一个感觉:故乡的腊月有着与最冷的节令不符的暖活。不是吗,平时,长辈们被繁重的集体劳作聚在田间地头后,家家都是关门闭户锅冷灶凉。而这个月份,所有生产活计放下了,父母守在家里扎把子洗被子、蒸糯米摊豆皮、灌红肠腌腊鱼……进进出出的忙碌中充满平日少有的平和和耐心。更加诱人的是哪怕平时再俭省节约的家庭,这些时日也是床头松软灶头飘香,少不了几件新衣被,拉不了几样传统吃食。离大年除夕还有那么一段日子,到处已经洋溢着一片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过了腊月二十,儿歌这样唱起来:“二十一,炒炒米;二十二,炒豌豆;二十三,炒花生;二十四,又打扬尘又办事;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办酒肉;二十七,年办毕;二十八,插红蜡;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桃花谢;初一早,年拜了。腰一勾,手一妥,麻糕糖果都归我。”就可以体会腊月倒数的最后几天那欢快的节奏和幸福急迫的心情。而歌里唯一没有办伙食的“二十四”,就是因为传说中老鼠嫁女儿的日子,不能被锅盖锅铲的摩擦声打搅。之后,灶王爷、财神爷、老祖宗们就依次来往了,所以得赶紧“办酒肉”作祭拜了。 不仅吃、穿,还有住。“又打扬尘又办事”是专门一天对屋里屋外杂什的收拾。二十四是农历“小年”,那天所有的物品该理的理该清的清,没有用处的扔到场地“引子”堆上,傍晚一把火点起,温暖的火光与袅袅轻烟燃起人们“旧的一去新的会来”的希望。忙到大年除夕夜,再破旧的屋子也被收拾得整齐干净,再调皮邋遢的孩子也被感染得守理恭谦,再紧巴的薄门寒户,等贴上写满喜庆吉祥的大红对联,也显得里外光鲜。 腊月到了,故乡的腊月是如此温馨而庄严,在外的游子,你在作着回家的准备吗? |
1楼 gemky 2007-01-20 10:55:24 |
写得真好,忍不住看了三遍,每看一遍就好象在家过一次年,出来十年了才在家过了一个年,明年一定要回家,且腊月初就回。 |
2楼 月是故乡明 2007-01-20 13:53:56 |
过年最有意思还是在乡下了.贴对子,祭祖先,放鞭炮, 划彩船(虽然每年都上唱那么几句),亲友间不停地串门,拼命 吃喝,( 准备把一年的损失夺回来那种) ,拼命打麻将玩地主 (只有这几天妻管炎要好也一些), 现在又加了一项啦:在外的帅哥美女真春节相亲啊! |
3楼 yjj863150 2007-01-22 13:08:19 |
朴实的描写,引出了儿时的欢乐.那个年代,那个时候,我们总是刚过了年又盼着过年,全然不知大人们操办年节的艰难.这不,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伢们望过年,大人望种田",道出的是两代人对过年的不同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