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小时候听到这话,还不是十分理解个中的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接触身边的人和事多了,很多人世的哲理也随着对字面文字的理解而加深。原来,人是有不定式的朋际交往关系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朋友没有永远的朋友,而敌人也没有一辈子的敌人。朋友圈也好,曾经感情不和也好,都是有着十分强烈的时间概念的。一个人(包括一群人),如果说他(她)和你所处的环境相同,地位相当,经济条件相等,再加之性格相符,在一起的时候,大多可以成为要好的朋友。反之,环境不一样,地位有悬殊,经济条件有差异,即便性格和得来,也不一定能够坐在一起。他们可以是朋友,但绝不是挚友;他们可以谈心,但绝不会交心!这就是所谓的人际圈,关系链,朋友层。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县城外的一个小卫生院,人不多,都是单身汉,且经济条件都差不多,那时,我们一起上班,一起进城,一起说笑,一起唱歌。谁要是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大家都是让着吃,分着吃。要是谁有个头痛脑热的,大家都是争着看护,抢着照料,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两年后,我们其中有三个人先后离开了那个卫生院。一个调入了县卫生局,一个调入了县中医院,还有一个下海到南方去了。亲如兄弟的朋友,就这样各分东西了。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保持着书信,电话来往,逢年过节还相互走走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那个圈子就开始崩裂了,由于适者生存的物定规律,他们各自有了新的生活圈子和朋友群。虽然还时不时的来一下你寒我喧,但较之以前却是迥然有异了。最令人心寒的是,有一个朋友小孩十岁生日,本来发出十二份请谏,可亲躬到场祝贺的仅为二人。 一年后,我也离开了那家卫生院,调到了政府机关工作,成天和我打交道的,都是什么科长,局长,主任之类的官场人物。刚开始,我在忙着适应新的环境的时侯,还能保持与昔日朋友的交往和联系,哪家有什么事情,比如婚丧寿庆之类,我都绝对参加。可再往后,我有了新的圈子了,结识了新的朋友群了,自然的就淡远了原先的哥兄姐弟了。这种事要是发生在别人身上,我可能会去说三道四,亦或评头品足,可是当我置身“贾府”时,我彻底的理解了个中的究竞。 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