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什么?想聚会,想联系更多的应城人,还在想...... 今天周六,本来不上班的,惦记着下周日的活动,还是上来看看。记得3年前,有个南方的杂志采访我,作者黄东荣写了7000字的长文,讲叙了我这个应城娃新闻路上的艰苦和跋涉,看见文章见报,我很开心,忙发到了论坛上跟老乡分享,结果招骂声一片,狐疑,嫉妒,挖苦,说什么的都有。忽然想起一个作家说过的话:“很多文学青年,没有走出去的原因是,他们淹死在了同行和周围人的唾沫腥子里。” 我想把应城人的这次老乡会,做得知礼有节,精致谦让,不攀比,不挖苦,不斗争。既然出来了,就应该抛弃以前的那个自己,承认不足,向成功者靠拢。我只想做个组织者,让那些成功了的应城人多说话。 10年了,这个城市的脾气不点没有变化,青年的脾气更甚。我们有太多匪气,太仇富妒能,怀疑一切,固执,自我,不肯改变原来的自己,不相信,不承认,更加不会模仿和超越,民风已经和10年前,格格不入。 我们不要活在父母一辈的价值观上,不要拿不上台面,不要出来几年,一见面还是:“7鸟饭吗撒,油鸡八入的,请老子戳一顿撒。”每次听到独特的打招呼方式,我很沉默。 1987年出生的孩子,都出来找事了,有的人来东莞七八年,一个厂到一个厂,天天喊烦,年年没钱过年,不联系朋友,不看书,不研究地理和历史,不更新自己,走不出去,安静不下来,为什么不成功,是时候改变一下自己了。 遇见一个38岁的应城人,他在工厂流水线上做事,可人家在自修本科,乐观上进,一口普通话,经常给电话我们,打探应城人的消息,那语言幽默机智,有礼有节。谁可以说,他没有未来? 遇见一个应城的女孩子,他说找男朋友绝对不找应城的,我们很生气,心理暗想,个八马的,我们真的很差吗? 我们爱这个城市,很爱很爱他。我们恨这个城市,很恨很恨它。我们离家千里,仍然想它。可你知道吗?就是在这爱恨交加中,一年一年,我们会老的。现在,让我们知道你的寂寞,让我们走近你,让成功了的应城人帮帮那些在事业中苦苦挣扎的应城人吧。 聚个会吧,亲爱的,没有一种情绪,可以代替,看见你们时的愉悦。 ——网友沈晓侯《写在6月3日东莞旗峰山应城人聚会前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