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招聘 房产 车辆 生活 二手 黄页
新闻 楼盘 图片 联盟 论坛 留言 同学
简历 租车 分类 装修 交友 寻人 培训
快递 火车 酒店 Q群 网吧 天气 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帖子 >
楼主 王者 发表于 2009-05-27 13:47:52
武汉话培训班
  快开学了,孩子们都上学了。我们的假也差不多了,那些要到武汉来谋生的朋友是不是应该注意一下我今天这个为大家谋福利的善举列!
  我现在正式宣布“武汉话培训班,开课拉!”今天的老师也是唯一的老师,也是我唯一认识的武汉话老师。出生在“武汉话教育之下”,毕业于“武汉话专业班子”,有“武汉话祖宗”之美誉的怡口连。(因为下面的内容转载于他的空间,被我简单修改之后成文,所以最少也要给我一个“最佳编剧奖”撒!是吧!呵呵)
  武汉话是莫回事
  “武汉人不讲武汉话讲莫事咧?”武汉人说武汉话天经地义,很少有人会去追问武汉话的起源。其实,武汉话是漂在长江里、系在码头上的,它在三镇贩夫走卒的肩膀上晃荡,随着武汉商业的兴旺而发扬光大。
  “武汉是一个移民城市,九省通衢,南来北往的人很多,需要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口语作为交流的标准,就这样,以武昌官话为基础,再在汉口与各种语言‘杂交’,武汉方言就产生了。”著名评书艺术家何祚欢道出武汉话的来历。
  何祚欢说,武汉话发展有两个重要时期。一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汉口和北京、佛山、苏州四个地方成为全国四大物资集散地;二是近代以来,张之洞督鄂的18年间,武汉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商业的流通带来了文化的吐纳,南北文化在此融合,不仅锻造出心直口快、热情细腻的武汉人,也逐渐历练出一套极富个性的汉派方言,演绎着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
  “1949年前,汉正街、花楼街一带是武汉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武汉话最正宗的地方。这两个地方南来北往的人最多,他们在这里求生计,当然要学说武汉话,同时他们也影响了武汉话的发展。”汉正街和花楼街正是武汉最市井的地方,难怪武汉话少了几分咬文嚼字的绉绉之感,多了几分直率的铿锵烟火气。
  “地道的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反映,表达的是地域特点和地方性格。武汉话特别能显示武汉人的热心快肠和急性子。”何祚欢如是说。
           汉腔汉调
    有人说武汉方言差一点被法定成普通话,有人用汉腔来编排电视剧,有人在挖掘汉调曲艺,其心在于与时下流行的津腔川调一争高低,捍卫本土的方言文化。
    可惜使用武汉方言的人群越来越少,用汉腔演绎的电视剧时不时让人产生哭笑不得的感觉。
    说到语言腔调,应该追索到人类产生语言的蛮荒时代,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不同的生产交流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语音特点。
    北方寒冷多风沙,说话时口型不宜太大,因此语音中多卷舌,鼻音重;四川多山,山上山下喊话,要着力提高语言尾音,更有山体回声,悠扬委婉;江南气候宜人,说话时可以细声慢语,不会有语言障碍。
    武汉当年是湖区,多数人必定靠湖而生,采摘莲藕摸些螺蚌,男人划着木筏下湖,女人烤熟了一只野鸭,会对着湖面喊叫:“回来七楼(吃肉)……”,率直响亮。
    所以在汉腔里,形成了三大方言特色:
    没有卷舌音。和北方大量的卷舌音相比,武汉语音中几乎找不到:zh、ch、sh、r这些卷舌音,即便是武汉的近邻荆门等地区,卷舌音都相当厚重。没有卷舌音的结果使得语音过于裸露,少了一些修饰。
    武汉语音中可以清楚分出五个声调,可是没有轻声。而是在三声调旁边加了一个调,比如“污、物、武、吴、误”这五个字的字音,武汉话区分的非常清楚,在北方话里,“武吴”分不开。音阶多可以使得音色丰富,可是没有轻声调,又使得语音过硬。
    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清。武汉话里,“陈程”不分、“身生”不分、,“真争”不分。
    只是从语音上看武汉话,不敢有太多的恭维,更不谈过多的“科帮帮”“科表侄”等不雅的口头禅。
    也许,汉腔汉调真的不值得发扬光大。
        经典武汉话,包学包会,随学随走
 
    一、 称谓常用语
    
    1.老头 (=爸爸)
    2.老俩 (=妈妈)
    3.拐子 (=哥哥)
    4.外外 (=外甥)
    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
    6.老亲爷 (=岳父大人)
    7.老亲娘 (=岳母大人)
    8.老几 (=人,常与“个“连用。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
    9.麻木 (=人力三轮车)
    10. 扁担 (=挑夫)
    11. 亮亮 (=姑姑,亮读第一声)
             12. 家家 (=外婆)
             13. 爹爹 (=外公)
 
    二 、生活常用语
    
    1.蛮扎实 (=厉害)
    2.苕吃哈胀 (=猛吃很多东西)
    3.条子 (=身材)
             4.么子 (=长相)
    5.胯子 (=腿,胯读3声)
    6.灵醒 (=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7.称透 (=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
    8.打赤巴 (=半裸)
    9.打挑瓜 (=全裸)
    10.条举 (=扫帚)
    11.浮子(=毛巾\抹布等)
    12.滋 (=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
    13.灶妈子 (=蟑螂)
    
    三、聊天常用语
    
    1.莫斯(=什么)
    2.冒得(=没有)
    3.是说唦 (=表示赞同)
    5.耍拉 (=麻利)
    6.卯起/卯倒 (=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
    7.喔涩 (=意思同上,“喔”读2声)
    8.是/不是那个事 (=①是/不是那回事; ②像/不像样)
    9.晕 (=慢性子)
    10.豆里 (=里面)
             11.外头 (=外面)
             12.西皮 (=完了,没救了)
             13.满怀 (=不好,档次低)
    
    四、吵架常用语
    
    1.你莫跟OOXX“翻”。 (意:你不要惹我。)
    2.OOXX“呼”你两哈的。 (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哈读4声)
    3.你不识“黑”是吧? (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黑读核2声)
    4.你要“么样”? (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
    5.苕头日脑 (=很笨)
    6.板马日的 (=武汉人只怕也说不出真正的意思,反正是骂人的话)
    7.谍务 (=故意地)
    8.心里没得数 (=心里没有数。数读“瘦“。常用于①识时务者为俊杰; ②跟OOXX等倒起...)
    9.弯管子 (=很蹩脚,极不正宗)
    10.搞么斯唦 (=搞么名堂唦;你想干什么)
    11.搞不清白 (=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
    12.裹筋 (=纠缠不清或理不顺。裹=搞或复杂的意思,如“裹不清白”、“这题目满裹人”
    13.扳沙 (=不停地动)
    14.敲死 (=(广州话)衰人)
    15.翘胯子 (=①翘二郎腿 ②呜呼哀哉)
    16.不中神 (=不行了)
    17.鬼款/瞎款 (=胡说、乱讲)
    18.翻翘 (=不服气,“翘“读1声)
    19.德罗 (=得意,“德“读3声)
    20.掉得大 (=出丑、吃亏)
    21.掉底子 (=丢人)
    22.嚼叽/嚼腮/嘀哆 (=罗里罗唆烦人得紧,三词大意相似)
    23.蛮扎得 (=喜欢乱嚷嚷)
    24. 岔巴子 (=多管闲事)
             25. 还你恩妈地个鬼阿(=你妈是个鬼,骂人的话) 
    26. 想抖狠 (=想吵架)
课后习题
    武汉人都是活雷锋(用武汉话读,挺好玩的)
 
    老张开车克武汉——擂鸟!
    肇事司机抖个狠——闪鸟!
    多亏一个武汉伢,
    送克医院钌五针——好鸟!
    老张丢他两活烟,牌子怀鸟他不要,
    他说——我们乐里都是武汉嫩(人),
    我们乐人讲胃口的很,
    我们乐里冒的乐种嫩,
    擂鸟人那还欣抖狠。
    我们乐里都是武汉嫩,
    我们乐里麻木多的很,
    我们过早都吃热干面,
    我们抽烟只抽 “硬长城”!
    拐子,借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