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招聘 | 房产 | 车辆 | 生活 | 二手 | 黄页 |
新闻 | 楼盘 | 图片 | 联盟 | 论坛 | 留言 | 同学 |
简历 | 租车 | 分类 | 装修 | 交友 | 寻人 | 培训 |
快递 | 火车 | 酒店 | Q群 | 网吧 | 天气 | 微信 |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帖子 > |
楼主 富水长流 发表于 2011-09-23 09:45:10 |
久大要生存,就要爱应城——原盐化工人的呼唤! |
久大要生存,就要爱应城——原盐化工人的呼唤! 我是一位原应城盐化公司的所属盐厂的下岗职工,2003年公司被四川久大买断破产后,到南方谋生重新就业.感谢家乡盐化公司培养教育,使我和我的工友们有了一技之长得以谋生.我们这批应城盐化人在南方盐碱行业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不少人走上领导岗位,同样奉献国家,同样有成就感.我们感恩盐化,关心家乡,作为盐化人愿为应城的发展而呼唤:“久大要生存,就要爱应城!” 从2003年开始,四川久大盐业来应城,选后买断了应城盐化公司的新老盐厂和省盐矿,兼并了80万吨产能,其中:老盐厂10万吨、新盐厂30万吨、盐矿40万吨.除此之外,久大并没有在技改扩产,环保治理和产品深加工方面有所作为.据称在久大(应城)公司的规模,已经超过它在四川自贡本部.很显然,久大这种扩张式的兼并,在它看来是发展“做大”;但是在我们看来,却是吃的政策饭,走的是人情路,种的是别人的地,发的是短眼财.8年来,久大在应城赚了钱,交了税,这是应该的,却没有对应城的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的“做大”只符合少数人的利益,却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更为科学发展观下的持续发展政策所不容! 久大的这种现状,源于历史的局限性.因为,地处四川自贡的久大公司,是从一家原地方国营的原盐生产公司蜕变为私营股份制企业的.2003年,久大来应城买应城盐厂时,它的规模与应城盐化只是在同一个起点上.作为这样一家单一的原盐生产企业,来应城搞扩张式兼并,并不符合国家盐化联产的产业政策,而只是受惠于当时的私有化“一刀切”政策,还有公关路线的功劳.历史的事实也是如此,当时中盐公司先于四川久大来到应城和云梦,提出用控股或参股的方式,兼并和整合云应地区的盐化工业.中盐公司是国资盐业公司,而久大是四川地方公司,前者采取控股方式整合国家资源,而后者采取买断式扩张,走的完全不同的路线.云梦宏博盐业为中盐控股后,8年来从当初的15万吨,发展到如今近80万吨,产能翻了5倍多,并从单一的原盐生产发展为热电联产,盐硝联产,盐化联产,成为湖北盐化工示范区之一.反观应城,当初弃中盐而就久大,8年过去了,仍然是“婆婆的鞋”——老样子.事实上,在这8年期间,久大关注的只是老板荷包的钱,而不是关心应城的发展,因为他们在技改、环保和产品深加工方面既没有什么投入,更谈不上什么作为,这样怎么能叫“做大千年盐业”呢?当然,这不能只是责怪久大这样一个从国营企业蜕变过来的私营企业,这是它的企业属性和发展模式使然.应城当时的决策人理应负起现在没有人追究的那份责任,而我们却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并且以史为鉴. 按科学发展观办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才能求发展.与久大同时来应城买断盐化碱厂化肥磷肥的另一家企业新都公司,8年来走的是与久大完全不同的路.他们首先投入资金,从碱厂技改复产做起,让其起死回生.现在又在联碱和氯化铵生产形成规模的基础上,大搞高塔复合肥满足市场需求,其大规模的扩产得到了应城政府和民间的支持.为什么新都能长足发展?因为它所走的盐碱联产,加工升值的路,正是原应城盐化公司当初制订的“集中供热,盐碱联产,闭路循环”的决策路径.应城盐化人对此应该感到欣慰,几代盐化人当初创业的历史功绩尚在,这是不容置疑的. 有人会说,你一个破产企业的工人,有何资格说三道四?在此我无意为原应城盐化的头头们辨解,他们有官有钱有位,也无需有人为其辨解.但我们为了今天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吸取历史的教训.应城的地下岩盐和石膏资源,是我们和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宝贝财源.但这些宝贝财源是不能再生的,我们要珍惜它,保扩它,按科学发展观的方法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它,让其持续高效绿色,而造福我们的子孙万代.从50年代开始,中央、省地、军队一拥而上,来应城办企业,抢饭吃.应城建市后,为了求得较快发展,开始盐化创业,当时几乎倾全市之力,多方集资,人民群众积极拥护.盐化化司当初确定的“集中供热,盐碱联产,闭路循环”的发展思路和方式,现在看来是与国家产业政策对路的.既然对路,为何破产?原因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来看.从内部来说企业体制改革没有象云梦宏博那样与时俱进转变为股份制,所以也就没有一个适应市场的有活力的运行机制,企业的资金容易变人为掏空,失去发展后劲.仅拿碱厂为例,当初即便按投产时的4万吨/年规模,市场俏销有钱可赚,但回笼资金却被抽去搞非生产项目,至使企业举步维艰,谈何技改发展?从外部来说,主管部门条块分割,企业无所适从.我们知道,应城新老盐厂按行业管理归属轻工部门,新盐厂是以老盐厂技改项目立项上马的.当时新老盐厂产能达到40万吨/年后,而省盐业公司按国家轻工部下达,限定的原盐销售指标却只有10万吨/年.很明显,这是让你死,而不是使你活.这样一来,虽然盐化公司盐碱联产的方针是对路的,也有化工部的支持,却受到条块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盐化公司本来是应城的宝贝财源,相反却变成了包袱,最后让私有化捡到便宜,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悲剧. 历史只能向前而没有回头路,但我们却要以史为鉴.所以现在我们应城人民支持新都扩产,而对久大则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如果久大只是沿袭单一的原盐生产和销售,一不治污,二不增值,实际上就是吃应城的资源饭.吃资源饭,就是吃我们应城的子孙饭,所以应城人民就只好说“不”! 久大要做大,唯一的出路只有把应城真正当作自已的家.一是联产,给境内化工企业,包括新都提供工业用盐,这是一条互利双赢的路子.二是多产,扩大品种盐生产,就地转化升值,满足市场需求.三是综合利用,抓好硭硝副产,回收粉盐.四是积极治污.久大是应城盐水河的主要污染源,如果不积极治污,人民不答应,政策不允许,企业也会最终受害.五是回报社会.久大在应城,不能单是完成应缴费税,还要象过去应城盐化那样,热爱应城,建设应城,回报应城,久大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说到企业回报社会,应该是企业的生存宗旨,而无论其姓公或者姓私.据现在久大上班的工友们说,现在一个人干原来三个人的活,而工钱只是一个半人的工钱,但大家并没有因此而报怨,反而在社会上被一些人总结为政绩.此外企业工会形同虚设,职工只有干活的权力,没有参与管理的地位.久大不但不注重内部的公益事业,对应城社会的公益事业更无从谈起.比如:前些年住在四里棚贫民区的下岗老职工,有的只有再回老家种地,有的贫病交加走投无路,还是我们南方打工者自发献出爱心,援助了自已的阶级兄弟.前不久,一位原新盐厂在久大上班的女工,不幸从6楼堕落,还是应城志愿者协会进行了救助,而久大却无动于衷!这些情形,不能不使我们想到,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何在?应城的地为何不能养应城的人? 以上这些是一个原应城盐化人给久大的忠言.虽然我们不在久大挣钱,但我们的家在应城,我们的子孙在这里吃饭,所以我们有必要说这些话. 2011/9/18"南方来信"于汕头 |
1楼 天涯共此时 2011-09-23 11:18:17 |
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要有主旨啊?不能面面俱到的.你懂吗? |
2楼 杨之柳 2011-10-15 18:50:33 |
内容精简一点就更好,楼主一片热心,为了后代我支持楼主!是我们在外浪子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