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招聘 房产 车辆 生活 二手 黄页
新闻 楼盘 图片 联盟 论坛 留言 同学
简历 租车 分类 装修 交友 寻人 培训
快递 火车 酒店 Q群 网吧 天气 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帖子 >
楼主 富水长流 发表于 2014-02-18 11:46:52
应城某制盐企业为何陷入困境?

应城某制盐企业为何陷入困境?
我是原应城盐化职工,现为南方某碱厂骨干,但我仍关心家乡盐厂的命运,因为那里毕竟是生我养我让我成长的老家.我的几位师兄弟说,应城盐厂的收购方借助当时的优惠政策,以少量的投入获取巨大收益后,好景不长终因产品单一的经营模式,又忽视环保,短期行为等陷入了困境.
去年,著名网友傅守在应城论坛发表了《应城盐化工业的骄傲与忧虑》一文,许多应城朋友深为其忧国忧民的主人翁和科学探究精神所感染与启发.现在这家应城某制盐企业确实陷入了困境,这一事例被其忧虑而不幸言中.
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呢?2003年,这家来自千年盐都——四川自贡的地方国营制盐企业,以买断方式先后收购了应城盐化公司旗下的新老两家盐厂共40万吨产能,后来又并购省盐矿40万吨产能,形成年盐产能80万吨原盐规模.一时间,企业风生火起,其原因一是享受收购的优惠政策,以少量投入获取国家资产.二是继承了原企业设备更新果实.以当时应城新盐厂为例,刚投入3000多万进行了大修.而收购方出资也只区区7000万.三是破产时甩掉了原有包袱.如压缩人员近3分之2,接收的均为熟练技工.诚然,在这样的投入产出比例之下,这几年来企业有了巨额收益,对本地理应有所贡献.可是好景不长,特别是近年来企业缺陷逐渐暴露,因而销售乏力,设备老化,职工收入滞后,人心不稳,这些困境业已显现.
当然,观察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国家产业政策未改,地方照样支持,员工不可谓不努力,但为何陷入困境呢?该企业官方人士心知肚明,根本原因只能从自身来找,概括起来主要是先天不足,产品单一,短期行为,竞争乏力.以下略加分析:
一是先天不足.该企业到应城收购盐厂时,其自身的规模,只是与应城盐化公司相当,也即是说在一个起跑线上.事实很清楚,其所以能到应城来收购盐厂,一是受惠于当时的企业改制政策,二是符合该企业单一的制盐生产模式,舍此并没有其它奥秘.因此,我们认为享受优惠只能于一时,不能管长远,先天不足的缺陷终归会制约企业发展.
二是产品单一.该企业坚守原自贡单一的制盐模式这种先天不足是其最大的短板.盐乃化工之母,制盐产业的根本出路是盐化联产.只有延长产业链,才能使有限的岩盐资源获取最佳效益.有网友说,你在自贡把盐掏干了,又到应城来搞老一套,此路不通!请看应城另一家盐化企业新都公司的兴旺景象,两家相比,是两种模式的不同后果.
三是短期行为.企业的短期行为表现在诸多方面:一是忽视环保,不愿在治污上主动投资.如果以其对地方的污染与税收贡献相比,可谓之过大于功.二是不搞产品开发,仅有象征性品种盐生产,没有规模化生产.不说开发盐化工产品,就连副产品芒硝和粉盐也没有合理利用.三是对设备执行维持性管理,很少技术更新改造,至使设备长期带病运行,老化日益严重.四是职工福利依赖社会化和地方政府,职工收入增长滞后,造成人心思迁.
四是竞争乏力.企业竞争力是上述企业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主要表现在产品市场营销,企业自身发展,对外贡献和队伍凝聚,甚或形成一定的企业文化和优良形象.在应城人的眼中和心里,谁优谁劣?自有公断.
总之,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应城地下宝贵的岩盐资源是有限的,只有科学发展才能持续.应城人和驻应企业都在一口锅里吃饭,为了家乡的发展,为了子孙后代,大家均应同心同德,珍惜资源,注重环保,科学开发,共创应城美好未来.
2014-2-18
1楼 应青 2014-02-19 09:09:28
富水长流网友所说,可能就是应城久大制盐公司吧?据悉,这是云应地区唯一一家单一制盐企业,与应城新都、双环和云梦宏博公司实行盐化联产,开发化工化肥产品的生产营销模式相比,应该发人深省.
2楼 沧海一粟 2014-02-21 17:47:43
表示关注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