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故乡
每当华灯初上,整整的一个办公室,我,一个人,站在窗前看着广州的夜景,看着车流和人流,时常会这么想:那些车流和人流中也许有我的老乡……他们和我出生同一个城市……
虽然,来广州才四个多月,但是,像这样的夜晚,我以经历过无数,几盏灯,一台电脑,还有我。通过网络、电话我了解着大家,还有我的故乡。
回想起来,都离开家乡六年多了,求学,工作、再求学,再工作,几经周折。在六年中,听到了很多关于家乡的消息,好的,坏的。但是,坏的占多数。
教育上,每年高考,一直没有清华北大(97年之后);哪里哪里的老师工资拖欠多少;一中每年招900多人,正取生只有300人左右,其它的要交钱,在交钱的那里,很多来自农村学生父母泪流满面交不起赞助费,而他们的孩子只差那几分,十来分,而就是这点分却要交三千或者更多。有时候想到这里,我只有泪流。可惜的是自己无能为力。二中的情况也和这差不多。一面是学校招不满,一面是大量的失学者。有人问为什么不降低呢?其实一中也想降低的,很多老师也是这么想的,老师还是好的,毕竟他们也有子女,他们也是从农村一步一步发展到现在,虽然这些钱和他们的津贴有关系,但是市教委不让降。其中由于生源不足,降过价,事后遭到教委的批评。
经济上随着还是那样,化肥厂、什么联碱厂、以前的磷肥厂、都从人们记忆中淡忘掉。厂里的职工很多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在我们那里有这样的“有趣”事情。就是一些村民请那些厂里面的职工帮忙种地(绝对是事实)。唉,这些在十年前都是难以想像的。可想而知,我们这些职工所面对的。而现在,在四里棚稍微能撑下去的就那几个厂老盐厂和一盐厂、好像还有个热电厂。孝感盐厂和盐矿属于别的,不该应城管。当人对应城的就业还是有贡献的。这些厂矿的发展给应城的经济贡献太大了,但是,我们同时还要面对的是,盐属于国家限制行业,计划性比较强,必须按计划来生产、销售。所以,还是计划经济下的东西。厂里职工待遇也算是勉强度日,五六百元左右吧。但是,当官的就不一样了,生活可以说滋润得很,和当地某些机构勾结,倒卖私盐(98-2000年情况比较严重)。工业的发展给当地周边的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但是也给生活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坏。马堰贩河流经该地,有清澈变成一条黑蛇,危害着下游。其它小河也污染殆尽,地表水可用十存一二。地下水也被污染,水质变咸。每年厂矿企业都有污染费发给周边的乡村,但是,根本到不了,我们父老乡亲手中。
看着沿汉宜大道的那些虚伪的繁华,我只有暗自心伤。漂亮的大楼,漂亮的政府机构,漂亮的世纪广场,不知道用了多少的血汗而来。但是漂亮,不能粉饰经济空洞、人员素质低下、衙门门槛之高。
看着乡邻的满脸忧愁,看着父母的老去的眼神,我只有暗自鼓劲。流落异乡,勤勤恳恳的工作,给父母将来一个快乐、富足的晚年。
曾经有一位留学生这么说过:父母老了,企业垮了,没有退休金的,但是庆幸的在有一个国外的儿子可以养他们。
而我想这么说:我的父母老了,没有什么,但是,他们有在外打工的我,有我们可以让他们安享衣食无忧的晚年。
家乡如此,爱它,也恨它。希望它能更好的发展,关键是它自身内部整合、变化。
我们爱家乡,也希望家乡能更爱我们。
我们这些游子都期待着……
(我出生于四里棚,在教育系统呆过)
最后还是这首词结束
生查子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atonce 11月 6日
(今天是我生日,写下这篇文章做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