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招聘 | 房产 | 车辆 | 生活 | 二手 | 黄页 |
新闻 | 楼盘 | 图片 | 联盟 | 论坛 | 留言 | 同学 |
简历 | 租车 | 分类 | 装修 | 交友 | 寻人 | 培训 |
快递 | 火车 | 酒店 | Q群 | 网吧 | 天气 | 微信 |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帖子 > |
楼主 阳光人生 发表于 2004-02-10 15:30:24 |
丁磊财富泡沫 |
磊无疑是“三十而富”的最典型个案。在他的身上,既打破了传统行业财富积累的旧梦,也呈现出新兴行业的某些泡沫……  在胡润今年的百富榜中,年仅32岁的丁磊以75亿元的身家出人意料地成了中国大陆首富,而同时在大洋彼岸,网易的股标在一度连续高涨至70美金后也出人意料地跌至64.14美金。这一跌直跌去丁磊近6亿身家,险些跌成了二富。  丁磊成了首富以后,马上跳将出来,表示排名很无聊:“现在为网易股价上扬而找出许多理由,给我排什么中国第几富第几富,将来有一天网易股价掉下来,又找出一堆理由,又说我从第几富掉到第几富。这不无聊吗?"但是,就在结果公布的当天,网易就找到了胡润做客聊天,大肆为其“鼓与呼”。待随后《福布斯》又把丁磊排为首富时,丁磊则大模大样、心安理得起来。  丁磊为什么表面上急,暗地里高兴?除了回忆当年网易摘牌时的境遇而对媒体心有余悸外,是否另有隐情?和中国民间盛传的“富豪榜就是黑名单”有关?或者丁磊的财富根本就是一堆泡沫,胡润在作秀,他更要作秀?  丁磊之“农民”  见过丁磊的人都觉得他像一个大学生,有朝气,但随随便便,不像一个NASDAQ上市公司的老板样。今天,让见过他的人把他和中国首富联系起来,也会感觉与想象中的中国首富差得太远。  丁磊经营企业时的做法,有典型的“农民企业家”风格:一方面,他为事业倾注一切,另一方面,为了保有自己的利益,坚守旧有的用人模式不放,以事无巨细一手抓的方式管理企业,拒绝分利者,甚至在适当的时候,挤走分利者。  丁磊事必躬亲,直接过问操作细节。他早期与黄志敏翻脸分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好的方面是,搞营销、跑融资,效率较高。缺点是他一撒手不管,事情就有些变得不可收拾,在管理上还是很“土”。  至于丁磊挤走分利者,早已是旧谈,不值得再提。在竞争激烈、讲求团队配合的今天,挤走众多创业伙伴,很难想象一个孤独的“农民”创业者能够开得了百年老店。丁磊的成功是不值得炫耀的,他只是赶上了机会,就像一个农民暴发户,靠党的政策好发财一样。  刘韧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丁磊在重新成功之后,在研读娃哈哈卖纯净水的故事,自以为读到了真经,自以为他的成功和互联网没什么关系,他说:‘任何行业都有机会,任何行业都可以成功,关键看怎么做。’丁磊的话很难让人认同,没有互联网,他先是宁波电信局一名普通的员工,后是Sybase广州公司一名普通员工,到最终也不过是一名工程师而已。市场很公平,最稀缺的一定最贵,互联网上的丁磊最值钱,卖水的丁磊随意可以找到。”  丁磊之投机、乱出牌  1999年初,网易北上转“门户”之前,和金山一样,是一家软件公司,只不过它做的是服务器端的免费Email软件而已。凭着这个软件,网易在1998年赚了400多万元。  丁磊搬到北京,网易转成“门户”,网易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丁磊成了名人。但网易从此开始亏损,于是,丁磊开始忙融资。  当Yahoo!的神话一下子推在丁磊面前,丁磊马上做出了做门户站点的决定。“注意力”的确有“力量”,但是,“注意力”的“力量”无法被无限制地夸大。丁磊丢掉的免费邮箱系统,也并不像他想的那样没有价值,亚信就一点也不觉得免费邮箱系统“小”,亚信已经开始用这个系统赚钱了。不知道丁磊收到来自21cn.com以及china.com的邮件心里作何感想?  网易成为三大门户之后,吸引人气的还是他的论坛,内容方面投入不大,网易大部分做内容的都在广州,因此新浪、搜狐都有自己独特的频道在业内名声很响,可是网易似乎没有一个出色的频道,然而就在互联网再度复苏的时候,网易投入巨资做了一个商业频道,据说招了20多个人,但是从目前来看,这种投入很难回收,不过也没多少关系,反正首富不指望这个做成《福布斯》。  2000年6月,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时间媒体称网易创始人丁磊身家达3亿美金,成为中国互联网首富。在上市前后的连续数月里,网易宣称:据亚洲地区知名的网站评测机构Iamasia统计,网易的高“到达率”(Reach)在中国家庭用户中连续排名第一。巨大的光环背后,殊不知素以技术见长的网易,却瞒天过海,玩弄了一个惊天的花招。  用户反映经常在登录一些其他网站的时候,发现在地址栏会悄悄出现网易的域名,几分钟后就偷偷消失了,事实上用户并没有登录网易,浏览器为什么会自动登录到网易呢?令人十分奇怪!  据业内可靠人士透露,网易在上市之前一直采用了一个窃取浏览量的秘密软件系统,在用户访问量统计上大做手脚,使得网易在用户并未真正到达进行页面浏览(Pageview)的情况下也能获取大量的到达率(Reach),因此蒙骗了一些专业的网站评测机构,登上了国内门户第一的宝座,使远隔重洋的国外投资者们信以为真,误导了美国投资商,从而为上市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众所周知,丁磊是技术出身,网易最初推出的免费电子邮件和社区系统也确实备受青睐,不过在新闻、体育、生活等内容频道的建设上,网易却一直处于极大的弱势,至少在2000年网易上市之时,新闻比不过新浪,而且当时国内免费电子邮件服务已经铺天盖地,各类BBS社区花开花落争相斗艳,网易仅仅凭电子邮件和社区难道就能成为用户“页面浏览量”连续排名第一?实在令人怀疑。  丁磊之网易“假账”事件  ——2001年5月8日,网易宣布有100万美元的合同和收入误报。  ——2001年6月11日,公司宣布收入高估将影响到其整个2000财年的收入,高估金额高达300万美元。  ——2001年8月31日,网易最终公布了高估的全部内容。并宣布,将重新发布2000年财报,因为其中420万美元的收入被高估,占全年收入的50%。  ——10月23日,美国律师事务所Cauley Geller Bowman & Coates, LLP宣布向纽约南区的美国地方法院提起上诉。原告将网易公司、何海文、美林证券、Pierce、Fenner & Smith、Deutsche Bank securities、Chase Securities、Salomon Smith Barney和UBS Warburg列为联合被告。  据称,被告方通过在2000年7月3日到2001年8月31日之间发布一系列虚假信息误导市场,其行为违反了1933年证券法案的11和12部分及1934年证券法案的12和15部分。原告方宣称,与网易首次公开发行(IPO)ADS相关的招股说明书及股权登记声明实质上是虚假的,并具有误导作用,因为后者人为夸大了2000年财年每季度和整个财年的结果。  对此,网易供认不讳,承认在2000年的财季报告中存在问题,并提醒公众注意:“根据其内部调查的现有结果,提醒公众勿依赖公司2000年已审计财务报表”。  事实是,网易利用前CEO黎景辉、COO陈素贞的台湾商业背景及与广告客户的关系,把广告交换当成收入,虚报收入、提前收入成了门户网站财务报表中平衡商业利润的法宝,从而导致产生严重虚假的财务报告,但是,凭网易的一贯做法,相信虚假广告收入应该不是唯一的漏洞。  整个事情如此。网易于2001年7月19日收到Nasdaq证券市场关于打算在2001年7月27日开市时对公司在Nasdaq国家市场上的美国存托股交易予以停牌的通知。网易也宣布:根据其内部调查的现有结果,提醒公众勿依赖公司2000年已审计财务报表。网易于7月23日迅速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消息,宣称计划在2001年7月27日之前要求对此事件展开听证程序,以使公司在Nasdaq挂牌资格专门小组作出决定之前无需停牌。  关于网易的财务报告事件引发的停牌预警和网易的声明,当时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网易的财务报告风波疑点重重,网易财务报告风波的最坏结果是网易的股东集体诉讼,一旦股东提起诉讼,网易将不得不支付大笔的律师费和可能的巨额赔偿。  美国东部9月4日上午8点52分(北京时间9月4日晚上8点52分),纳斯达克股市宣布从即时起暂停网易在纳斯达克的交易。  被纳斯达克停牌的网易公司接到来自前者的传真,要求其对所提出问题做出回答,以决定该股市下一步对网易的举措。处在生死线上的网易董事长丁磊,专门跑到朝阳公园旁一家酒吧聊天,以显示自己的镇定。网易那次虚报数额高达3000万元人民币  在经历了“假账事件”之后,网易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丁磊也由台前退到了幕后,变成了网易的首席架构设计师。直到2001年10月22日,美国两家律师事务所先后宣布代表在2000年7月3日到2001年8月31日期间购买网易美国存托凭证(ADR)的购买人向网易提出了集体诉讼,并把诉状呈交到了美国联邦法院,网易又一次成为焦点。  丁磊信心不足?  近日,关于新浪、搜狐与网易高层管理者大量抛售手持公司股票的消息被披露了出来。网易的CEO丁磊,在5月21日至9月15日之间,分8次总共抛出了166万股网易股票。  从市场规律来看,股票逢高套现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即使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股票最终也只有变成现金才具有真正的商业价值。  但问题决不这么简单。“企业高层集体大量抛售股票,无论如何,也难以摆脱对公司发展前景信心不足的嫌疑。”一位研究网络股走势的业内人士这样总结说。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倘若高层管理人员对公司发展前景信心十足,对股票的增值潜力普遍看好,那么,很难想象他们会采取这种集体批量抛售的方式处理自己手中的财富。  三大门户的高层管理人员肯定也知道,抛售行为会对投资者造成负面影响,否则,他们也不会刻意淡化这种行为的新闻影响。  丁磊又为何信心不足呢?  1.市盈率奇高,下跌压力大  部分专家认为中国门户网站的股价目前被极大地高估了。熟知内情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了三大门户的股票被高管们“大量抛售”背后的一些端倪。今年二季度3家网站的收入均低于1000万美元,而新浪和网易的市值都超过15亿美元,搜狐的市值也超过10亿美元。摩根斯坦利的经济学家也认为,3家门户网站目前的股价极不“正常”,预计将有一次大跌。  把网易的价格按汇率折算,放到沪深两市上来看,已经是第一高价股了。但如果按照严格的财务分析以及相关市盈率来分析的话,网易只是一家市盈率奇高的微利公司。所以我们可以基本断定,网易股价相对于当前收入而言,存在着一个不亚于纳斯达克时期的巨型泡沫。  2.缺乏盈利新模式,旧模式缺乏持久竞争力  网易财报显示,其利润大幅攀升的源头是大受欢迎的在线游戏以及需求量增加的手机短信服务。与2002年的财报相比,除了广告、短信、游戏外,没有新的业务模式。  那么,现有的三大模式是否有着极大的增长前景?  对于网络广告,据了解,规范互联网广告的新法规有望于今年年底正式颁布。而分析人士预测,新法规的出台可能会使国内网络广告市场缩水两成左右。相对于新浪在网络广告中的优势份额和后起之秀TOM、21CN等对市场份额的重新瓜分,网易的广告能够保持多高的增长?  短信方面,CNNIC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网民的增长幅度为48%,联网计算机增幅为59%,WWW站点增加了61%。然而,同一年中,三大门户的股票却增长了400%左右。显然,网络的应用状况与股市的表现是严重脱节不成比例的——如果发短信的网民只增长了48%,由之而带来的短信业务显然不可能增长400%。  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中的一些消息虽说未必能够对网络企业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但也绝不是什么好消息。比如8月初中移动对短信市场代收费业务进行3个月的停业整顿,而之前,新浪与网易就因操作不规范双双吃了中移动的“黄牌”。  高股价需要强大利润的支持,目前门户网站的赢利“重头”仍在短信服务,但赢利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国移动。众多地方网站都已开展了短信服务,3大门户网站更是“火上浇油”。在网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3大门户网站有时甚至不能挤进地方省市网站该类服务排名的前5位。3大门户网站能否从这场游戏中胜出将直接决定其投资价值。  最后,从网络游戏业来看,网络游戏的巨额利润,仍然在吸引大批的竞争者参与进来。比如盛大的陈天桥,1999年开始创业,现在已经挤入了前10名,凭借盛大在网络游戏市场接近垄断的市场地位和对网络游戏的专注与精通,很难说将来不会超过丁磊。  2002年1月2日,网易复牌的当晚,丁磊正在广州推广网易新推出的由周星驰担任代言人的游戏《大话西游》,在线游戏成了网易的最后一张牌。虽然网易声称不放弃内容,但网易的定位却正在悄悄向“娱乐门户”转移。  网易早期收购在线游戏《天下》后一直无所作为,《天下》作为当时一款较为知名的在线游戏,在被收购之后,反而渐渐失去了名气,悄无声息了,本来一件好好的东西,落到网易手里,竟给毁了。  《大话西游》能逃此厄运吗?或许如今花大力气推广的《大话西游》确实给网易带来了收益,但因前期巨大的投入和宣传费用,仅靠在线游戏的收入实在难以填平巨大亏空。据业内人士分析,网易要超过真正的专业游戏网站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联众游戏等国内较为成功的专业游戏网站,目前已经相当成熟,拥有大量的固定用户,而其他大小在线游戏产品和网站则占据着很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虽然有周星驰这样的大牌为网易做形象代言人,但说实话,《大话西游》在网络上已经流传了太久的时间,这对于以更新为特色的网络文化来说,已经是一个奇迹了,难道网易还想再创造一个新的奇迹吗? 都2003年了,《大话西游》的人物、台词、风格正在远离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需要新的文化来充实,而不再是诸如“猪啊”之类过时的陈词滥调,用《大话西游》来挽救网易的命运,真的就像那根稻草一样不堪一击,可笑的背后是深深的叹息。  相对于搜狐和新浪较为明确的定位和业务模式来说,网易提出的“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提供商”多少显得有些模糊,人们无法了解网易到底在做什么,到底想做什么。面对这样一个含糊其词、无丝毫透明度、缺乏业务模式的上市公司,地球另一边的投资者们将与我们一样,不知所措。  或许这根本以为能挽救网易命运的稻草,到最后竟胡乱搓成了网易的绞索!  |
1楼 阳光人生 2004-02-10 15:32:05 |
丁磊:双料首富     胡润2003年的百富榜中,网易的主席兼首席架构设计师——年仅32岁的丁磊以75亿元的身价成为大陆首富。随后又被福布斯评为出生在中国大陆最富有的人。 丁磊1971年10月出生于浙江宁波, 1993年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凭借自己在编写软件方面的天赋,丁磊大学毕业的第一年就为自己赚回了100万。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宁波电信局工作,负责程控交换机的维护。由于工作很轻松,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使用Unix、NT。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丁磊在杂志上看到北京开了一个BBS。当时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试着拨号上去看一看,结果不免有些遗憾,里面的内容很少。但它已经具有互联网的一部分雏形,具有比传统通讯更轻松、更便宜也更简单的优势。对电脑和通讯一向敏感的丁磊立刻就意识到:未来这个东西将有可能改变人们的生活。  不久丁磊就毅然南下广州,带着坚定的信心,用手中的技术和互联网的强大魅力开始了创业历程。1997年6月,丁磊创立网易公司。  公司刚成立时,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可以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空间。于是丁磊买下了首都在线、中华网、瀛海威等国内5个站点的3个月的广告——当时的广告费很便宜,一个月才800元钱。广告一下子吸引了许多网民把自己的个人主页放进来。也正是此举,使网易真正地轻易获得了上百万的网民的支持,而顺利得到了发展。“1998年度中国互联网络十佳网站”评选出的网站中,有两个网站是广州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创办的,其中第一名是网易(www.netease.com),第七名是其公司的搜索引擎(www.yeah.net)。排在前十一名的网站中,第四名163.net、第五名263.net、第十一名188.net都是使用的网易公司的电子邮件系统,网易从此一鸣惊人。(详见《丁磊财富泡沫》)  陈天桥这个“亿万小子”  上海自开埠以来就是无数冒险家的乐园,无数创业者不计得失的商业开拓造就了这座城市勇敢无比的精神。随着以网络游戏为首的网络娱乐业的兴起,盛大网络的CEO陈天桥(30岁,资产40亿元)成为上海IT商业新生代的代表,当地20万游戏玩家亲切称呼他为“亿万小子”。  1973年5月出生的陈天桥只用一年时间就使自己成为亿万富翁,而且都是现金。1993年,陈天桥以上海市唯一的“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称号从复旦大学经济系提前一年毕业,这在复旦历史上是罕见的。陈天桥十分幸运地进入上海陆家嘴集团,从子公司的副总经理开始,直到晋升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秘书。正当他多年追随的上司将要进入政府大展宏图时,陈天桥说了句“那不是我的理想”,就离开了。  1999年9月,“门户”在中国方兴未艾的时候,陈天桥投资50万元创办了专事网络动画社区的盛大。短短的几个月,盛大竟拥有了100万左右的注册用户。当陈天桥从韩方拿下《传奇》在中国的独家运营权后,陈天桥所使用的方法在别的行业看来并不先进,但是当他将“海尔式的服务”引入网络游戏业之后,那些将网络游戏当项目做,整天想着挣笔钱就走的竞争对手,就没办法再和他竞争了。2001年,陈天桥决定代理韩国的一款网络游戏,至今注册用户已经累计达1.5亿人次,软银今年年初向其注入4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陈天桥的该公司正在筹备海外上市。  徐明,拥有足球大鳄的资本  徐明的发家史让人感觉神秘,许多记者都曾问过这样的话,他凭什幺能积聚起这样的财富呢?有人甚至把他传说成基督山伯爵式的人物。的确,徐明年仅30岁,却统领着固定资产达30亿元的大集团(而且这个集团今年要投资45亿建设新工程),并已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甲A足球俱乐部老板。  徐明于1971年4月5日出生于大连市,1988年就读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1990年任庄河市外经贸委职员。由于不安于现状,徐明1992年辞职下海,从庄河市背着6本书到大连来寻找机会,成立了多家小规模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主要是生产建筑材料。那年22岁的徐明在拿下了大连胜利广场和星海湾广场填海的土石方工程,他把胜利广场挖出的土石方用到星海湾广场填海,一份工程赚了两份钱,赚了3000万。1995年,徐明从欧洲拿回了塑胶型材项目,成立了实德塑胶工业公司,也由此奠定了其塑胶型材王国的雏形。  1999年,实德出资6000万冠名大连万达实德俱乐部,据说,徐明一个赛季看了两场半球,6000万买了两张半球票。次年实德以1.2亿收购大连万达,易名大连实德俱乐部,继而两夺冠军。  徐明由此对足球越来越感兴趣了,他去年出资组建了赛德隆俱乐部,当年打入甲B;今年又组建了三德俱乐部,征战乙级联赛;此外他还拥有一支女子足球队。此番最终介入四川足球队,从而成为舍我其谁的中国足球产业第一人。  张荣坤:要想富先“买”路  他是第一个筑路的民企老板,他第一次将民间资本引入基础设施建设,他是在这个领域中国家政策放宽后的第一批受益者。  在国家渐渐放宽对基础设施投入的限制之时,民企老板张荣坤在上海滩一举成名。张荣坤是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总,作为沸点业下的旗舰——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张荣坤起家于苏州,今年2月才在上海浦东注册成立了福禧控股。3月就快速地拿到沪杭高速上海段这个黄金项目,用32亿一举“买下了一条高速公路”。  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把它在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运营商上海路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99.35%的股权以32.07亿元人民币(3.86亿美元)全部出让给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不仅让福禧投资从上海城投手中获得了绝对控股权,还取得了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30年的收益权。通过此次股权转让,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享有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30年的运营权,包括加油站、服务区、广告和通行费及边际延伸收益的经营权,并负责4车道改6车道的扩建工程。  2002年,张荣坤在上海一下子拥有了众多公共机构的头衔:5月7日,成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誉副会长;7月4日,成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8月17日,成为上海公共关系协会名誉会长。加上也在这一年获选的上海浦东新区政协委员一职,张荣坤一下子成为上海民营企业中最炙手可热的公共人物。  在今年10月底胡润评选出的中国大陆100位富豪中,张荣坤以13亿元人民币的身价名列第55位。张荣坤本人相当年轻,今年只有32岁,曾就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专业,获硕士学位。平时戴眼镜,身材稍胖,但很斯文,经常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张荣坤有过金融行业的工作经历。后来通过从事粮食加工、家具制作等行业积累了很大的财富。  作为一个投资者,张荣坤在沪杭高速公路的受让中大出风头,而实际上,这个人至今在媒体眼中依然充满神秘色彩,你甚至不能从任何媒体报道中得到有关他个人的只言片语,他的神秘感甚至让你无从知晓他的发家史、他的第一桶金、他的身世背景。  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猜想,但毋庸置疑,他的身家已经足以令他笑傲上海滩。  张氏兄弟,幕后大富翁  朝华集团因卧虎藏龙而一直备受资本市场的关注,第一和第二大股东的法人代表张良宾和张斌是在重庆银行界、投资界鼎鼎大名的张氏兄弟,总经理祝剑秋则是空降而来的前方正科技总裁。  有人说是重庆的水土养女人不养男人,可能真的有些道理。差不多算得上涪陵首富的张良宾,怎么看也没有富态相,反有点营养不良的样子,像个苍白柔弱的书生,说话轻言细语、表情沉寂。但偶有开朗的笑容浮于脸上,露出一口不太整齐的牙齿,显得挺真诚、挺随和。  在重庆银行界、投资界混迹过的人,无人不晓张良宾、张斌两兄弟。这两人从1998年起就相继成为几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但他们的名字从来没有出现在董事名单上。  据说张良宾在重庆的声色场所很少露面。他一年中要在重庆—北京—上海—深圳飞50至100趟。这个拿了金融学硕士学位、现年39岁的沉默男人,从1995年12月至今,担任四川立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兼总经理;他的弟弟张斌则是深圳市正东大实业的法人代表。这两家投资公司为张氏兄弟最为简明的融投资平台。  张氏兄弟在西南股市翻云覆雨长达十年。据张良宾透露,他在1992年下海从成都“红庙子”炒股开始,从做二级市场到做一级半市场,再渐进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也算是修成正果了吧。”  前不久,朝华科技更名为朝华集团,显示张氏兄弟集团化运作的思路,即以朝华集团的IT行业为龙头,同时向其它有潜力的行业延伸,以完善集团的产业链。张氏兄弟充分看中祝剑秋的能量,试图借助祝剑秋的个人品牌来打造一个“朝华系”。  周益明,闷声发大财的亿万富翁  仿佛是一夜之间,来自深圳的明伦集团受到了全国范围广泛的关注,原因无他,在对上市公司四川明星电力(600101,SH)的收购中,该公司先后击败了娃哈哈、健力宝等知名公司,以高达3.8亿的资金拿下该公司。  明伦集团的董事长周益明在号称拥有27亿资产的明伦集团中拥有90%的份额,但其年仅29岁;明伦集团在深圳也没有知名度,但是明伦集团的收购报告书显示,集团2002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5亿。  今年个人资产10亿的周益明在胡润的榜单上排名第83位,这个1974年出生的亿万富翁行事一贯低调,用周益明自己的话是“我们一直是做实业的,想实实在在做点事情,并不想被名声所累”。周益明,浙江省慈溪人,1994年毕业于浙江省甬江财经学院。29岁的亿万富翁为人坦率、谦和,言谈中透出与其年龄不相配的成熟感。  1997年左右,周益明争取到为公安部定点生产汽车防雾灯。当时做这个产品的一共有17家,其中16家亏损,他们是其中唯一赚钱的。这个项目做下来周益明赚的利润在1000万左右,这就是周益明的第一桶金。那一年也是明伦光电正式成立的一年,周益明先后通过收购、创办了10多家企业,实现了低成本的快速扩张。2002年12月,又在这些资产的基础上组建了明伦集团。通过高效的整合,公司才有了今天的快速发展。  根据深圳明伦集团经审计的财务报告,2002年12月31日,明伦集团总资产为27.81亿元,净资产为12.18亿元,其中周益明个人持有明伦集团90%股份。  史跃武,一出场就是富翁  2003年3月28日,香港国际会议中心邀请史跃武出席“2003全球化中小企业发展论坛”大会,国际名人交流中心在对史跃武的业绩进行认真评估后,认为他“目光远大,思维超前,管理方法独特,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企业家”,决定授予其为“2003年优秀企业家”称号。其业绩将收录在大型权威性英中文丛书——《创造世界的人》第十二卷中。该书世界各地发行,各国各大图书馆均有收藏。  拥有9.7亿元的身家、今年只有30岁的史跃武大专学历,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史跃武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了投身乡镇企业这个广阔的天地,创办企业,追寻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价值。史跃武从父亲史民志处接手了“振兴集团”,该集团整合煤、铝、电的产业链,采煤发电、生产电解铝。“振兴集团”还在当地投资农业、水利等。  由于家庭、环境等诸多的原因,使史跃武从小耳濡目染,对企业的感悟和理性认识都比同龄人早些,这也给他事业的成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他到过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考察观光、洽谈业务;也到过国内的万向、幸福、华西、南街等乡企集团参观、学习。学以立德,学以致用,学以创新,使他更深深地眷恋着脚下这一方热土。他说企业家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职业。要当好振兴集团的第二代开天人,不仅要精诚守好业,还要善于创新业,只有这样才算立业成家。他是这样思考的,也是这样奋斗的。  |
2楼 影子 2004-02-10 16:13:52 |
好文章,望细看。 |
3楼 hiqueen 2004-02-10 20:45:48 |
太长了,懒得看了,大家还是说说大意和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