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招聘 | 房产 | 车辆 | 生活 | 二手 | 黄页 |
新闻 | 楼盘 | 图片 | 联盟 | 论坛 | 留言 | 同学 |
简历 | 租车 | 分类 | 装修 | 交友 | 寻人 | 培训 |
快递 | 火车 | 酒店 | Q群 | 网吧 | 天气 | 微信 |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帖子 > |
楼主 baidu 发表于 2004-04-08 18:24:27 |
怀孕却不让流产的3721 |
“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放弃这个权利,那么你所说的话将在法庭上作为你的供词。”  经常看美国警匪片的读者都知道,上面这句话是美国警察在逮捕疑犯时必须要先履行的手续之一,如果没有这个事先的权利声明,疑犯当时所有的言论都不能作为法庭审判的证据。这个看似多余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让疑犯明白,在整个办案过程中他也有自己的权利。近些年来,我国的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也引入了这项制度,“有权沉默”代替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沉默是什么呢?  沉默是一种自由。  一、赶不走的司机  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自由都是相对的,你绝不能自由地杀人,不能自由地抢东西,不能自由地欺骗、凌辱妇女、儿童,甚至不能自由地随处吐口水……但你绝对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朋友、选择自己喜爱的商品、选择你可以享受的服务……  比起现实世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咨询网站中各种信息的掌握、论坛里的胡言乱语,即时通信软件里不知名的朋友……真不知是哪个聪明的家伙竟能想出用“冲浪”这个词汇来形容我们的网络生活,每当我在网上飘来荡去的时候,似乎都能感到清新自由的海风。  可是如果有人破坏了你恬静中的自由,你会怎么样呢?  这就难怪为何近一段时间会有如此多读者来信,向我们申诉一家企业给他们的上网带来了烦恼。  譬如以下的这封信,读者首先便质问:“连疑犯都可以被告知自己究竟拥有什么权利,而我们这些号称为上帝的消费者,却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或者说,根本没有什么权利。这是为什么呢?”  他向我们呼救,是因为一种号称“不管3721,直接中文网上行”的中文实名上网插件。除他之外,我们还收到了大量类似的信件。所有来信都直指一个相同的名字“3721”。由于大多数读者的来信大同小异,而所采用语言又相对过激,在此我们就不全文转载他们的来信。但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阅读了这些来信,并思考是否应该就此事写出报道之前,我们还在网上展开了调查。结果是在各大论坛上见到众多关于3721实名上网插件的帖子,内容无外乎“如何完全卸载3721插件”、“如何屏蔽要求安装实名插件的弹出网页”等,这些内容让我们决心一定要向读者揭示其中的种种问题。  接下来我们不妨首先了解一下3721实名插件的工作原理。  3721的实名上网插件是一种旨在方便不熟悉英文的网民自由浏览中文网页的网络软件。按照3721公司下载网页上的描述:“网络实名是新一代互联网访问技术。安装网络实名插件后,就相当于为浏览器扩充了新的实名上网功能。用户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使用网站、企事业单位、商标、产品等的中英文名字就可以直达对应的网站或网页,无需再输入复杂难记的域名、网址。网络实名实现了对浏览器功能的扩展,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无论用户是否上网,网络实名插件都会与操作系统一起运行。”用户可以通过访问3721公司的网页或其合作网站,从而下载其实名上网插件,实现中文上网。  看到此处,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中文上网对于我国这样一个非英语系的国家来说的确是应该发展的实用技术之一,虽然3721不是这项技术的独创者,但我们仍然鼓励它,并希望它可以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有人利用技术或资金搞所谓的“圈地运动”,即用强迫性手法,拉住更多人采用他们的服务,读者投诉的正是针对这一方面。就是我们提到的强制性使用的问题。  因为既然有用户用起来不甚满意,他们当然应该可以选择不用。但消费者的投诉信中不断强调,3721的实名插件是一个无法被卸载的软件。即使按照3721公司给出的说明,在“控制面板”中的“添加/删除程序”中将“3721实名上网软件”相关选项删除,但是一旦重新启动电脑,就会发现实名插件又出现在程序列表当中。一位读者在投诉信中对此做了非常有趣的比喻:“本来我到哪条街都是自己开车去的,但是架不住总有人在耳朵边宣传,说雇一个司机好啊,省心、方便,不用记乱七八糟的门牌号码,到哪里去只要说个大概情况,连停车位都不用自己找啦。于是心一软雇了这位号称懂中文的司机,没曾想,这司机车开得慢不说,还经常把我的车开沟里去。我想干脆把这位司机请走,然后还是自己开车吧,却发现这司机的屁股已经粘在了座椅上,请不走了……”  软件能做到卸不掉赶不走,这几乎已经与烦人的电脑病毒类似了(事实上,也曾有某杀毒软件将其误认为是病毒的事件发生,而同类产品中的软件却都还没有“先进”到如此地步)。  那么究竟它能不能被当作是病毒?为此我们又联系了国内某著名杀毒软件厂商的专业防病毒软件工程师,在答应不透露姓名的基础上,他就记者提到的3721插件发表了以下看法:“这个软件的自我复制机理的确有些类似某些病毒。首先,它在设备驱动层加了保护,而且是boot时立即启动,即使在安全模式时也会启动。这个设备名叫cnsminkp.sys,驱动程序位于windows\system32\drivers\cnsminkp.sys。一旦加载了这个驱动保护,是无法用普通的命令方式,即net stop cnsminkp命令卸载该驱动程序的。”  “你能肯定这是3721实名上网插件程序带来的结果么?”记者追问。  “我可以肯定,至少在刚才的电脑上所做的实验,是可以确定这个结果。你可以看到cnsminkp.sys的文件日期是2004年2月15日,这是才release出来的。我们已经知道问题出在这个cnsminkp.sys文件上了。”  “那么这个保护是如何生效的呢?”  “这个驱动会不停检测cnsminkp.sys以及cnsmin.dll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立即会重建这两个关键文件,并且不停检测service和software下面的注册表,确保cnsminkp这个服务参数保持和它的设置一致,如果被改动,立即会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另外,还确保run里有cnsmin.dll。这种不停检测的方式,是决心要在内存和硬盘上驻留cnsminkp.sys和cnsmin.dll,由于它不停地检测,因此也会导致系统性能迅速下降。”  “那么我们能否说这就是一种病毒程序呢?”  “不能这么说,虽然它修改注册表,强行驻留引导扇区和内存的行为的确类似病毒,但它不具备病毒的自我传播性质,这是定义病毒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虽然它是个惹人烦恼的软件,但的确不是病毒。就像某种程度上垃圾邮件同样起到了堵塞邮件服务器和邮箱的效果,但垃圾邮件也不能称作邮件病毒。关于这种软件,我们可称之为低烈度的广告病毒。就像每次打开网页要自动弹出的广告页面,也会占用系统资源,降低机器运行效率。它具有部分蠕虫病毒自我复制降低系统效率的特征,但不算完全的病毒。”  他的结论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毕竟这个插件的目的不是为了损害我们的计算机。但对于那些会修改我们机器的注册表,并自动成为浏览首页的网站,我们是如何评价的呢?我们会说那些网站带有恶性代码,我们希望杀毒软件可以屏蔽它。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侵犯了用户的使用自由。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天插件如林的网络世界中,我们会对3721的插件格外重视的原因之一。我们报道它,也是希望可以借一个典型,让用户和读者对自己应该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有所了解。  那么所谓自由的权利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  二、消费者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条款确定了人们的权利范围。  第二章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第二章第九条: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第二章第十条: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第三章第十九条: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做出真实、明确的答复。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  3721是一家股份制企业,它所提供的插件本应是其为达到盈利目的而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服务,因此它应该遵守上述相关法律条文。而事实上,其种种行为却与以上条文相悖。本刊记者为此采访了北京博华律师事务所的郑中涛律师和胡景辉律师,他为我们逐条分析了其中的问题所在。  首先是第二章第八条,这条法规保障的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商家在提供服务时,应提供服务的真实信息,包括给消费者可能带来的损害。规范的商品和服务都应该有这项说明。例如在药品说明上,除了具有药物成分和针对的病症之外,会说明可能的副作用,所以很多药都有“孕妇忌服”的字样。而麦当劳的热饮杯上,也会标明“热饮小心烫伤”之类的字样。而仔细阅读3721插件的服务协议和功能说明,仅仅是对3721各种产品的宣传和推销,没有任何对潜在损害的说明。  其次是第九条和第十条,保障消费者使用商品服务的自主选择权,而根据网络上消费者的投诉以及记者的查证,3721插件用常规的“添加/删除程序”是无法删除的,驻留的cnsminkp.sys和cnsmin.dll文件会自动恢复被删除的插件,除非修改注册表,清除系统下的文件。这就妨害了消费者更换服务或者拒绝接受服务的权力,是一种强制交易的行为。此外安装3721插件之后,就无法再使用诸如百度搜霸、CNNIC上网插件等同类商品,而考虑到3721插件卸载手段的难度,实际上普通消费者已经没有了其他选择。  第三,关于第十九条,商家对于消费者的投诉,应该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但事实上,包括对现有用户投诉的使用软件出现频繁死机、系统缓慢的现象,以及无法依据常规方法卸载的问题,3721公司都没有给出详细说明。事实上是一种不规范的格式合同。消费者有权力提出撤销或者更改的请求。  来自律师的分析清楚地点明了3721产品和服务的不规范之处,显然消费者有权力针对这些不规范之处维护自己的权力。事实上,2002年12月2日,北京大学计算机硕士技术程序员蔡建勇就曾经以3721软件侵犯消费者正当权益的理由向法院提起过诉讼,但遗憾的是,最终蔡建勇撤诉。为什么看上去明明占据道义的一方却没有获得法律的支持,郑律师就记者提出的问题给出了答复。  “虽然3721插件有种种不规范,但是要衡量它造成的损失却很困难。因为它不像刑事案件中的行为,对人身权益和社会有明显侵害。例如安装插件之后造成系统缓慢,容易死机,但是除非造成有形的损失,比如丢失重要数据等结果,而且这个结果还要和使用3721插件有明确的因果联系,成为证据,才能在法庭上支持诉讼请求。现有的情况是消费者无法对3721插件带来的损失作出有形的估量,而即使消费者胜诉,此类案例中法律也只能要求商家给消费者带来的直接损失进行赔偿,这是难以进行诉讼的首要原因。”  其次在于诉讼双方事实上的不对等地位。现在习惯将消费者称为商业纠纷中的“弱势群体”,就在于诉讼成本对于双方的经济意义具有显著不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他们可以聘请常年的法律顾问,指派专人来应付此类纠纷,并不会对他们正常的经营有太多妨碍。而对于单个消费者来说,不熟悉法律程序、搜集举证困难、缺乏必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难以逾越的门槛,如果要聘请专业律师,那么费用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就此类的诉讼也是很不经济的。  此外,衡量一个行为的真实经济成本,不仅仅要看他为此付出了多少时间、精力和费用,还要考虑他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如果使用在别处,能产生多大的收益。有个例子说盖茨如果不慎将一张5美元的钞票掉落,他可能都不会弯腰去捡,因为在弯腰的这1秒钟里,他财产的增值不止5美元,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将诉讼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放到别处,可能产生更大的收益,毕竟3721插件带来的所谓电脑运行效率的下降,难有明确的证据量化经济损失。因此即使消费者提起诉讼,也很有可能败诉,所付出的一切都没有收益。在面对如此的经济成本和风险面前,大多数消费者最终放弃了诉讼,而改之以在网络和媒体上采取不用花费成本的抨击。”  的确,有上述理由,消费者目前的行为也都在情理之中。只是消费者就真的没有权力拒绝3721插件的服务了么?在此我们给出消费者恢复自己行驶正当权利的简易方法。注意,我们仅仅是给出了一个行为的选择,至于消费者如何处置3721插件,需要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  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 XP系统,那么可以通过导入“不信任证书”的方法来拒绝3721插件(在读以下文字时,请参考相关插图)。方法如下:  1.当出现询问是否安装“中文上网升级包”时,点击软件的发行公司“3721.com”,会出现3721关于此软件发行证书的说明。  2.点击“常规”选项中“安装证书”,出现“证书导入向导”。选择“下一步”。  3.选择“将所有证书放入下列存储区”,并点击“浏览”选项,出现证书选择的存储区。  4.选中“不受信任的证书”,然后确定,完成证书导入。  此方法可以完全拒绝弹出询问安装“中文上网升级包”的骚扰,虽然每次会出现“当前安全设置禁止运行该页中的ActiveX控件,因此该页可能无法正常显示”的提示,但不再会出现因为弹出询问而造成的网页显示缓慢,至少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就在杂志面世之际,有读者投诉声称:3721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方法,在XP系统下采取导入不信任证书的方法已经失效。)  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 98/Me/2000系统,可通过选择“受限站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1.选择网页工具条中“工具”的“Internet选项”。  2.选择“安全”选项中的“受限站点”,并点击“站点”。  3.将“中文上网升级包”的下载地址添加到受限区域中,然后确定。  此方法的缺点是必须针对每个提供“中文上网升级包”下载服务的网站进行手动添加,由于3721网站的合作网站众多,这的确是个繁琐的工作。而且3721网站还经常变更自己的下载地址,例如最新的升级包下载就是来自于一个名为“wangluoyouxi.com”的地址,可绕过通常的屏蔽手段。  此外,有关专家还给我们提供了通过修改注册表来拒绝3721插件服务的方法。  用注册表编辑器regedit打开当前注册表,在路径为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Extensions\{5D73EE86-05F1-49ed-B850-E423120EC338}中修改一个名为CLSID的项,双击打开之后,将其中的内容删除。然后保存退出。这样虽然每次cnsminkp.sys和cnsmin.dll仍会扫描注册表,因为相关插件的键值已被修改,它会认为这个事实上已经失去作用的键依旧存在,就不会再从备份中安装。  以上方法只是对目前3721所推出插件有效,而如果以后出现升级改进版本,或者遇到其他公司推出的类似“服务”,读者可能还需要掌握更多有关操作系统的专业知识。  写到这里记者不禁想起了其他那些提供插件的网站、公司。其中有不少都是集中在搜索服务方面。纵观这一领域,真有“眼中战国成争鹿,当今天下孰卧龙”之感慨。  不过,首先映入眼帘的竟是一连串的官司。  三、法院是第一战场  2002年12月2日蔡建勇3721公司电脑软件侵权撤诉  2003年8月15日世纪精剪3721公司、名剪天下知识产权侵权庭前和解,赔偿40 000元  2003年9月4日中科院网络中心3721公司、周鸿袆名誉侵权胜诉  2003年10月10日广东互易3721公司合同纠纷待定  2003年9月23日百度3721公司不正当竞争胜诉  2003年10月20日百度3721公司不正当竞争胜诉  2003年12月史文全3721公司电脑软件侵权待定  一年之内发生了这么多的法律纠纷,这在中国的IT业内实属罕见。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第一桩和最后一桩纠纷发生在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其余的都是企业之间的纠纷,其中又以百度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控告3721公司在其软件中加入恶意代码屏蔽己方软件产品而最为瞩目。诉讼的焦点集中在和IE网页的地址栏资源有关的“寻址”软件上。IE的地址栏只有唯一一个,而无论3721、百度、新浪……都推出了自己的标准,作为引导网民游览网络的唯一路径,可以说谁抢占了地址栏,谁就获得了最大的资源。有专家分析这个市场在几年内预计最少能达到1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规模,而随着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个市场还将继续扩大。因此在一年之内,做为寻址软件的市场先入者,3721短时间遭遇如此多的诉讼,一方面说明有更多的企业把注意力和资金投向了这个领域,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市场的竞争还处在非常混乱无序的阶段。百度与3721之间的诉讼虽然已经以百度胜诉而告终,但地址栏之争才刚刚开始。  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就在百度诉3721不正当竞争胜诉后不到2个月,3721公司便以相同的理由状告CNNIC。令人不解的是它在以CNNIC的插件中存在屏蔽自己的插件为由将CNNIC推上了法庭的被告席的同时。它本身所提供的插件还在屏蔽着包括CNNIC在内的其它诸多别家搜索服务的插件。  对于此案,法院至今仍未判决。而我们所采访的律师给出了较为一致性的意见。他们从法理角度来谈,指出由于CNNIC不是一个商业性的盈利组织,而是政府下属的管理机构。它与3721公司和百度公司这种企业性质不同,企业之间可以存在商业竞争关系,而企业与管理部门之间并不存在此种关系。因此3721公司仿照百度那样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提出的诉讼,尽管法院先行受理,但事实上由于申诉方的诉由不成立,因此法院极有可能当庭驳回上诉。对于律师的看法,我们仅能作为参考,但我们相信诉讼双方对未来的结果,都早已有了适当的心理准备。  然而既然这场诉讼明显是一场没有结果的官司,那么3721公司为何还要耗费时间和资金来进行诉讼呢?  “诉讼有很多目的,有些时候,也并不是为了追求一个胜利的结果。”办案经历丰富的律师意味深长地回答。  用户习惯与国家安全  其实,3721与CNNIC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根本原因在于两者提供相似的服务。最激烈的事件发生在2003年,事件的起因是北京3721公司负责人在成都、北京等地公开发表CNNIC是“非法机构”的言论。对此不符事实的言论,CNNIC的法人单位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将3721公司以及负责人告上法庭,要求其道歉并且赔偿20万人民币。因此CNNIC的身份是否合法成为这起诉讼的关键。通过审理法院认为:CNNIC作为互联网的管理与服务性机构,1997年其依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中国科学院的授权,由中科院计算机中心组建并管理,经公安部门同意刻制公章,并履行相应职责。最终CNNIC的胜诉再一次明确了自己的“官方”身份。而有些人对于这一领域是否需要国家的相关部门进行管理还持着不同的意见。就此问题,本刊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了解到了“管”的必需,特别是因为有关地址资源的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问题。  专家指出,在互联网产业领域,政策,法律的出台滞后于技术的高速发展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我国域名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以后才逐步纳入管理范围,2002年才正式颁布域名管理办法,当时域名的发展就已经参差不齐,许多问题需要多方面协调。而现在关键字寻址技术也面临同样的情况。  而对于关键字寻址技术为什么需要相应的政策出台以进行保护呢?我们可以思考,当我们浏览网页的时候是会输入诸如:196.874.78.82这样的IP地址呢,还是直接输入www.sina.com这样的域名呢?现在又有了关键字寻址技术,使我们直接输入搜狐、新浪、魔兽中文网等字样,便可以直达我们要去的网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非英语系国家而言,这项技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随着它的推广与普及,有大量的用户已用它作为自己寻找网站的唯一手段(这项技术包含精确定位和模糊查询两方面)。这就使得中文实名渐渐和域名地址一样变成了一种资源。而谁才能拥有这种资源呢?只能是国家,这就好像手机号码,电话号码一样虽然我们是从不同公司得到的号码,但实际上所有号码都是属于国有资源。  此外,我们从3721公司主页提供的其产品技术图中(如上图)可看出,现在用户在使用实名地址服务时都要经过企业的服务器二次中转,这就产生了隐私泄漏的可能性,从小的方面来看,一个用户浏览了哪些网站都会被记录,而从大的方面来看,当这个服务器发生问题的时候,我国的网络极有可能因此而瘫痪。正因此,在2003年4月15日,由CNNIC发起,在搜虎、网易、腾讯、百度等公司联合响应下才出台了《关键词网络定位服务解析协议规范》,这一规范规定了关键词的结构、语法等具体的技术标准。  诚然,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会给某些企业带来一定的问题,但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我们还是希望相应的政策可以更早一些出台。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唐广良告诉记者:“因为一开始就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统一协调,导致现在中国市场上出现了两家提供同一类型的服务,将来在协调的时候,即使有关政策出台,必然会涉及某一家服务必须停止这样的问题,不管哪一家服务被停止,原来提供这种服务的服务商本身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已经申请相关服务的那些企业利益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作为一个企业,3721是第一个推出中文实名服务的公司,占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今天它却不得不身处窘境。我们该如何客观看待已发生的问题呢?有关方面专家告诉记者,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法律的管制和创新又是一对似乎永远无法化解的矛盾。新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创新来驱动的,而这样的创新通常是由某家公司来进行,这就使得这些公司可能具有天然的垄断性。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微软公司。微软早年推出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普及的图形化操作系统,Windows的诞生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电脑的难度,也使得微软公司在推进整个电子信息业发展的历程上功不可没。但同样是因为Windows操作系统的出色表现,使得微软公司在同类产品市场上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利用这样的地位,微软成功的压制了后来的竞争者,也多次因被控垄断而被送上法庭。而如今的3721也面对着类似的局面。专家也同时指出,我们不能单纯地指责先行者,只有当法规规定了市场规则,所有竞争者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保证。此外,对于创新的东西,属于国家应该管的范围之内的,是跟纯自由竞争的领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3721这个公司,他在国内作的比较早,应该说在普及这个概念也是有贡献的,但是当这种方式资源性越来越明显的时候,这个来讲,已经超出了他的范围了,已经和他代表的性质不相符合了,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因为要尊重他的在先性,而要丧失,或者舍弃,或者损害公共利益,毕竟我们考虑问题还是要基于公共利益的角度。如果不准别人介入,不准政府管理,那么它就会在这个领域形成一种事实上垄断性的管理。  最后,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再次肯定:“我们首先要尊重在互联网上传播的自由创新的精神,因为这个精神创新的动力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一个动力,创新的一个源头。我们任何制度的规定不能扼杀这种创新。但是就创新本身来讲,技术创新,或者是通过技术创新获得市场份额以及在市场上保持领先的一个态势,不能成为它压制后进入者、追随者、模仿者的一个理由。如果它作为一种工具来做这件事情,那么我们管制部门就应该介入。”  所以,我们写3721的问题不仅仅在于这一家企业的功过得失。而是希望:用户的电脑中能多一些“绿色”的产品,中国的IT行业中能少一些“伟大”的事。 3721我视为恶意代码,与病毒类似。 |
1楼 我的美丽胡子 2004-04-09 10:21:49 |
刚开始上网的时候觉得3721不错,但现在觉得很难用,还老在电脑里运行些奇怪的东西,强制性的安装软件,很讨厌,已经不用3721了 以前也用GOOGLE,现在也改用BAIDU了,支持民族产业 |
2楼 金何在 2004-04-09 10:50:03 |
“3721我视为恶意代码,与病毒类似。”我是第二次听。 我不懂,我也用的不多,如果真是这样我也得改用其它的了,呵呵 |
3楼 Deboray 2004-04-11 12:25:35 |
我想问楼主是谁? 是谁的马甲吗? |
4楼 无敌小子 2004-04-15 17:24:30 |
我觉得3721的上网助手还不错,我一直用。 拦截广告不错!! |
5楼 应城网 2004-05-30 01:25:57 |
还不错?晕死!你不知道3721会降低系统性能吗?你不知道他自作主张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启动一些进程吗?百度告3721胜诉,你又知道吗?你都不知道,那你还在这里伊伊个啥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