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招聘 | 房产 | 车辆 | 生活 | 二手 | 黄页 |
新闻 | 楼盘 | 图片 | 联盟 | 论坛 | 留言 | 同学 |
简历 | 租车 | 分类 | 装修 | 交友 | 寻人 | 培训 |
快递 | 火车 | 酒店 | Q群 | 网吧 | 天气 | 微信 |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帖子 > |
楼主 应城人 发表于 2005-02-05 12:37:31 |
我又恨又爱的应城 |
应城是我们的家乡,我们每个应城的游子都非常热爱我们的家乡。勤劳的应城人离开了故土,到异地谋生,为生活、为事业打拼!我们在外面辛勤的劳作,除了为我们自己,也为我们的家乡挣了光、添了彩! 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多远,我们想尽各种办法,也一定要回到我的家!这种感觉,只有在外谋生的朋友才能体会到! 我们回到了家乡,为家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于是,大家可以看到,街头的人多了,车也多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笑容,哪怕他在外面有多么的不愉快,多么的不顺心、收入怎么微薄! 年过完了,为了生活,我们又得背起行李,背井离乡!可能没有十里长亭送别的凄凉,但是每个人的心里无不会很愉快!又怎么样了,生活就是现实的! 我们为什么要离开应城到外面去谋生了?是我们没有知识、没有能力吗?不是!!! 说到底,造成问题的根源可能在于应城的发展,在于应城的父母管及公务员。想我自己2002年离开应城前在应城时每月才600元钱的工资。哪来的钱买房子、结婚?再说,我考取了那么多的会计执业资格,仍然只能在一个要死不活的事业单位了混饭吃,哪怕局机关相关岗位有空缺,也不会有我的份!于是,我选择了离开! 两年半了,我自己挣钱在月圆小区买了房子,结了婚,人家有的家电设施我都有!人还是那个人,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完全不一样! 当我再次回到家乡时,原有的同事,原来的领导,无不带着有色眼镜看我!说我怎样怎样有能力等等,当然,全部都是好话了!都是他妈的什么人! 我想,应城真的要发展,就要从观念上动手,从公务员开刀! 他妈的什么事都不干,一个月拿1000来块钱,成天在外面吃吃喝喝,抽的还是17元钱一包的黄鹤楼,打的还是50元的麻将!他哪来的钱?????????????????(对了,还有一些人每月几百元的收入的也这样在过,我的同学就是如此) 这就是我的应城,我又爱又恨的应城! 如果让我选择,我还会选择离开应城,在外面发展!但是,到我老了,比方到了40岁,我可能要回到我的应城的!因为这是我的家乡,这是我的故土!!!!! |
241楼 农师 2007-06-10 20:14:13 |
平时闲聊的时候,总听到有人列举这样一些现象:应城的高中自1997年考出一个北大,10年过去了,也不见再出一个;应城一中近几年上重点线的比例和绝对人数,竟然比不上汉川二中;应城近几年高考“万人评”落到和孝昌县争副班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些流言,很想去辩驳——如此评价应城教育的总体形势,有失偏颇。然而,细思之下,应城的教育似乎真的很久没有让人有过兴奋的感觉了。 笔者就此简单地概括一下应城教育的一些“病症”。 第一,本末倒置——不重视基础教育。如其说这是应城教育的一个弊症,还不如说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弊症。一个事物的发展,必是根基稳固,方能健康、迅猛的发展,倘若头重脚轻必然立根不稳。教育亦是如此。然而应城教育条件最优越、资源最丰裕的却是“树冠”——高中,而应城教育的根基与躯干却显示出严重的不协调。以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为例,应城城区比较有影响力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分别是两所。(小学:实验小学、蒲阳小学,初中:实验初中、蒲阳初中,高中:应城一中、应城二中。)比较一下他们各自的办学条件,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实验初中被称为应城初中的“窗口”学校,真有几分形象,该校占地面积仅40余亩,在校学生却达3000多人;再看看辉煌的应城一中校园占地220亩,校舍建筑面积就达51000平方米。实验初中在编教师不超过200(其中包括退休和关系挂靠),每月津补贴平均大概是200元;一中或二中的教师津补贴人均应该不会少于500元。 第二,无米之炊——层层节流教育经费。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育应该说是一个不会生产稻米的产业,因此,教育这桌宴席,肯定必须依靠国家政府部门的支持。然而,哪里有大米,哪里就有老鼠。近几年,国家对应城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真正有多少进到学校的账里,又有多少真正用于义务教育。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目前每个镇(办事处)都名亡实存着“学区”这一级组织,大概3至5人的规模,可是他们每个学期每个学年的开支竟然超过了一所有近千师生的学校!这些开支中,车旅费、招待费占到了多大的比例,真是难以说清,因为好象他们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今年工改的时候,上面要求学区不得有自己的帐目,一切开支到该镇(办事处)的中学报帐,可是试想,一个上级领导单位到下级单位报帐的时候,谁还敢不报!今年国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学校经费有国家按规定统一下拨,这里面就要经过教育局、学区等多级单位,最后到学校的真的有多少呢? 第三,借腹生子——众多单位搭桥收费。学校是一个最富有的穷衙门,因为学校有几百几千的学生,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潜在顾客群,于是许多单位带着各种名义的活动进入到学校,最终都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学校却不得不背负乱收费的骂名与罪名,为他人做嫁衣裳。每学期(每年)一定和学校联系的主要单位与活动如下:电影公司——爱国主义影视教育(每生4-5元),卫生防疫站——疫苗接种(每次5-30元不等),宣传部、团委、邮政局——书信感恩活动(信封邮票费用3-5元)。学校还有必须有所表示的:残联活动经费、派出所慰问金等。还有更让人想不通的是新华书店所谓“市场运作”的学生课堂作业和历史地理图册等,明明是统一发行的书目,却要单独拿出来按书的定价再收一费用(有学校曾被物价部门查处过,后被相关主管部门“妥善”解决)。在以上收费中,学校总处在风头浪尖,却是最得不到实惠的一个。 (时间关系,未完待续,后面将继续介绍应城教育城乡差异、资源调动的经济倾向、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等问题,以及初步的解决办法,希望关注。) |
242楼 sastbj2172 2007-06-20 21:58:47 |
当年因为家里穷,没有钱读书,长大后,成家立业.迫与生计,远走他乡.为了挣钱,起早摸黑,汗流浃臂.却是很少的回报,因为文化低,受尽白眼和欺辱 昨刚回村里,村还是那村,村外却有了笔直新铺的公路,一排排新盖的学校,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似那歌谣响澈田野.听路人说,现在,我们这里的农村孩子读书不收费了~~~ |
243楼 yccch 2007-06-26 22:03:54 |
你妈的个老B ,你是从哪里生出来的,要是我们地域整个一中国,你就要骂中国,投日本去了,你说要发展和思路就要对中央开刀了,忘恩负义的个杂种! |
244楼 玫瑰 2007-06-27 09:33:01 |
都发的写什么呀?????????????????????? |
245楼 tw9999 2007-06-30 00:43:10 |
应城当官的最弱智,只为自已! 只要马儿长得好,不给马儿吃草 |
246楼 xgyccb 2007-07-15 23:01:49 |
应城到孝感的车上小偷多 |
247楼 玫瑰 2007-07-16 11:24:58 |
我看现在哪里的小偷都多啊!!!!!!!!!!!!!!! |
248楼 QQ叶子 2007-07-21 13:33:06 |
[fly][color=#1E90FF]楼主的话太对了,看来也不只是我对应城有这看法,政府部门那些人只是吃干饭的,有个么事都不晓得么办,钱是交的,就是事冒看到做几多,我看啦,穷的穷的冒饭吃,富的富的冒得东西吃.真的是悲哀.出来几年的,要不是屋的有人,还真的是不么愿意回去.[/color][/fly] |
249楼 zjgzjg110 2007-07-25 22:36:35 |
我觉得大家没有到中国大西北新疆来看下这里还比我们的家乡应城还要穷些有的地方连水的没有喝的房子还是住的泥巴做的到去了沙漠戈壁滩几十里不见人烟说到底还是我们那里的人吃不了苦 |
250楼 痕迹 2007-07-27 14:30:16 |
比应城穷的地方大把。比应城富的地方更多! 只希望应城能够发展起来。 |
251楼 jing123 2007-07-30 12:30:51 |
兄弟啊,你说出了我们应城游子公有的心声啊!我好感动!可我们又能怎样呢?这就是现实! |
252楼 痕迹 2007-07-30 13:05:46 |
毛主席有说一句话,好像叫: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要是应城的环境好点,人文明点,官少贪点我就不信我们应城会落后于汉川!膏都盐海以经一去不返了。。。 |
253楼 kitty lee 2007-07-31 15:08:42 |
无语!!一半欢喜一半忧,楼上的都说得不错。 |
254楼 白鸽 2007-08-02 20:33:41 |
没办法,应城就是这样,我记得前六年前我们那里就说要建一个菜市场,那时还把别人拆了好多的房子,可现在呢,把别人的房子也拆了,小平邱也搞平了,就是还没有看到一个菜市场,搞得现在大家早上买菜都在雷湾那个汉宜十字路上买菜,要是一个大卡车来了,大家买菜都还要让一下,有时四面来车堵了,那个司机不耐凡的把那个喇叭狂按,听得那个人哦,耳朵的发麻,还有就是一到下雨,那个卖菜路上的泥巴浆子直流,哎....真希望有人来改变哈现在那个现状..我想只要是陈河的和杨岭的老乡们应该都见过那个阵式吧! |
255楼 友爱 2007-08-31 08:24:29 |
你也太不了解应城了。 “一个月拿1000来块钱,成天在外面吃吃喝喝,抽的还是17元钱一包的黄鹤楼,打的还是50元的麻将!他哪来的钱?????????????????(对了,还有一些人每月几百元的收入的也这样在过,我的同学就是如此)”1000元是零头,50元是小费。政府官员打麻将一次的输赢在10000以上。吓死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