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招聘 房产 车辆 生活 二手 黄页
新闻 楼盘 图片 联盟 论坛 留言 同学
简历 租车 分类 装修 交友 寻人 培训
快递 火车 酒店 Q群 网吧 天气 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帖子 >
楼主 巴山楚水 发表于 2005-04-26 14:45:16
又到了考试升学时,说一说应城一中
名校名师群星熠,凤展双翅乘惠风   ——记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广袤的江汉平原钟灵毓秀,应置城为守;富庶的膏都盐海物华天宝,乃蒲骚故地。坐落于应城市区有着75年悠远历史的应城一中,是一部厚重的长卷,记录着蒲城沧桑的历史、骚人丰实的文化和应城现代的文明。应城一中新校区占地220亩,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蒲阳古城的东南。
悠悠风雨路,七五辉煌史

  回首办学史迹,我们应感谢为应城一中发展不懈奋斗的先辈们。1930年秋,由应城膏盐业锤业工会出资兴办“私立应城西河中学”,揭开了应城教育的新篇章,结束了应城地区无新学制初中的历史。1945年10月,应城县立初级中学的开办,开辟了应城政府办学的新天地。而1949年3月应城私立西河中学并入应城县立初级中学,正式进入一中老校区,扩大了应城县立初级中学的办学规模,使应城县初级中学成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在鄂中颇具实力的一所学校,开创了应城中学教育的新局面。
  新中国建立后,应城县立初级中学在年级设置方面经历了三次变革:第一次是1956年9月,经孝感行署教育局研究决定,在原来仅有初中班级的基础上,开设高中部,首建本县第一所完全中学。第二次是以1982年开始,停招初中新生,1984年在校初中生全部毕业。这时,湖北省应城第一中学更名为湖北省应城县第一高级中学。第三次是2002年9月,应城一中又增设了初中部,并恢复了“西河初中”的校名,三次体制的变革,表明了应城一中在发展中兴旺,在兴旺中发展的进程。
  走进这所人才的摇篮,她的奉献让人肃然起敬。她培养了3万多名各色人才,其中不乏如如程明群、汪德源、杨业功等点兵沙场的将军,也有如余鑫炎、陈世鸿、魏龙等许多杏坛尽风流的教授;有像樊作楷、邓国桢、王家吉、张郑英等地厅级及以上行政领导人若干,也有如李大纬、程震、张红明等学术博士多人;有如黄明德、刘家驹、汪咬元等高尖尖人才许多,也有如李金生、吴泽民、张炼刚等实业家企业家无数;既有如谌应春、熊红霞、马非等北大清华学子近百,也有如邹荻帆、徐慧玲、季发元等专家名流数十。他们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七十五年积薪淬火铸就辉煌,七十五载风流绍递再谱华章。学校秉承“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社会上享有广泛的声誉。一中的发展凝聚着一代一代一中人奋斗的血汗,也溶铸了应城一中一种与时俱进的不朽精神,应城一中逐步形成了“博爱、和谐、坚毅、争先”的校风,“学高身正,铸魂启智”的教风,“自信、自律、勤学、善思”的学风。牢记“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人类走出去”的校训,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加足油,鼓起帆从这里起航,为本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写下了动人的篇章,为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汤汤西河渡,世纪谱新篇

  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飞速发展,市委、市政府于1999年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举全市之力,力争三年完成迁建一中”的工作目标。迁建一中是应城教育新世纪的一次宏伟工程,是应城一中建国五十多年来跨越式的大发展。现在杨家台老校区和马偃畈新校区,可同时开设90多个教学班,容纳4500至5500名学生在校就读。年招生达1500—1900人,具备了封闭式管理的办学条件,2004年学校又起动了“创省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宏大工程。为实现办学目标——“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学校现有教师231人,其中特级、高级教师65名,一级教师125人,省地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6名,市级拔尖人才优秀人才6人,骨干教师 12 人,教坛新秀24人。
  和谐壮观、简洁实用的新校区布局合理,占地220亩,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运动区。作为校园建筑重心的教学区呈扇形格局,以科技楼为主楼,处于扇形内弧的中央,三栋教学楼成品字形围绕科技楼对称落坐。学校教学设备完善,设有各科实验室28个,并有与之相配套的准备室和仪器室,图书室共有纸质图书59574册,电子图书104300册,有先进的微机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8个,有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广播电视演播厅、地面卫星接收站及天文观测台,并装有教学管理所需的电子监控室。
  学生生活区有主体建筑六栋,即学生公寓五栋,学生食堂一栋,总面积达16500多平方米,每间公寓都设有洗漱间、卫生间、外阳台等。公寓与公寓之间有供学生活动的花园小区。学生食堂分上下两层,明净宽敞,可容纳近3000名学生同时就坐用餐,并在附近建有锅炉房、澡堂、小卖部等服务设施,整个生活区看起来整洁舒适。
  位于生活区和教学区交汇处的宝林艺术楼,建筑面积达1800平方米,内设美术室、作品展览室、音乐厅、练琴房、舞蹈练功房以及歌舞厅等,既是师生第二课堂的活动基地,也是师生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的好场所。
  学校从关心学生成长出发,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育局直接领导下,特别是九州通药业有限公司刘宝林先生的鼎力资助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全省普通高级中学中率先成立资助品学兼优特困生的专项资金,帮助特困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用爱心为特困生撑起了一片融融的蓝天,此举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上都产生极好的影响。
  聚八百里荆楚之灵秀,饮五千年华夏之甘露。七十五个春秋走过,如今的应城一中,先后被评为“湖北教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湖北省教科研示范学校”、“湖北省绿化学校”、“湖北省教改实验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电化教育试点学校”、“全国教育网站系统示范单位”。
耿耿丹心曲,彩凤翥九天

  在创造中超越自己,在发展中铸就一流。回顾过去,面对现实,远瞻未来,一中人深深顿悟:历史偏爱有智慧的头脑,现实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不能在成绩面前止步,不能在鲜花和掌声中陶醉。
  学校与时俱进,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层干部、校级领导采用民主选举、竞争上岗、民主测评的办法,班主任、备课组长采用津贴浮动制,极大地增强了管理人员的职责,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师生勤奋上进,文明守纪蔚然成风。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龙头高昂,双翼齐飞”的管理机制。即以校长办公会为龙头,以处室主任和教研组长为“两翼”加强研究,规范教育教学管理;以年级主任为龙头,以班主任和备课组长为“两翼”,加强教学日常管理。学校定期召开教导主任联席会,分析各班教学情况;召开政教主任联席会,商讨各班思想工作情况。严格的管理,踏实的作风,带来了教师素质的增强,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校极其重视文明习惯的养成、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德育管理上,积极施行《班级量化考评方案》,鼓励班主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了学生会和学生分会的作用,让学生自主管理,收到了良好效果。利用家长会,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全程教育和管理,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形成了和谐的教育合力。广泛深入地开展“十佳中学生”和“十佳学生干部”的“双十佳”评选活动,用典型的事例教育人,用身边的事实感染人,这种让学生自主能力自我教育的模式至臻完善。
  在抓实教学管理的同时,又着眼于教学活动的创新。一是开展各学科竞赛和“学生学科质量月”竞赛活动,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二是认真开展“两专活动”,即“专题讲座”和“专题辅导”。把开展两专活动与班级教学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促使学生各科平衡发展和学习成绩整体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人才是根本,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领导着眼未来,积极引进和储备人才。近几年,学校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学院等成功引进了45名教师。引进人才后,注重了以老带新,新老互促工作,组织了青年教师“六个一”的竞赛,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学校深知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极其重视学生的反馈建议,学校设有校长信箱,各任科教师在课后鼓励学生多提意见,教学艺术日臻完善。这样学校持续稳定地推进教师聘任制,健全考核制,完善激励制,已打造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德学双馨、知识更新快、能与时俱进的优秀的教师队伍。
  研而不教则虚,教而不研则浅。应城一中非常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近几年,教师编著工具书、教学参考著作115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47篇,获国家级、省级论文奖142人次,获省级以上辅导竞赛奖54项。现在我校有省级立项并开题研究课题8个,全体教师开展教研工会热情而持久,并涌现出一大批教学研究的先进个人、骨干分子。
  桃李年年艳,栋梁节节高,应城一中2004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上重点大学人数达231人,重点入围率居孝感市重点中学第二位。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人本的回归,应城一中以具有前瞻性的办学思路,通过优化教育资源,促进科学管理,运用计划管理和制度管理,特色凸现。2004年,他们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为师生的发展,搭建了更宽广的舞台,创设了更优良的多维空间。
  名校名师群星熠,凤展双翅乘惠风。现在,应城一中又插上了奋飞的翅膀,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1楼 巴山楚水 2005-04-26 14:54:26
[IMG][center]
��ͼ��ʾ����
[/IMG]                春天的校园
2楼 巴山楚水 2005-04-26 15:03:27
校园的春天[IMG][IMG][center]
��ͼ��ʾ����
[/IMG][/IMG]
3楼 zq1620 2005-04-30 13:06:27
虽然我也是一中毕业的,但关于学校的校史我还不是很清楚,谢谢巴山楚水的介绍!
4楼 hanqin527 2005-12-31 18:55:33
一中也不过于此  那又怎么样?  过去的一切都过去了
    还是看看以后吧  
5楼 语无伦次 2006-01-16 00:57:17
一中越来越差了!没救了啊!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