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招聘 | 房产 | 车辆 | 生活 | 二手 | 黄页 |
新闻 | 楼盘 | 图片 | 联盟 | 同学 | 论坛 | 留言 |
简历 | 租车 | 分类 | 装修 | 交友 | 寻人 | 培训 |
快递 | 火车 | 酒店 | Q群 | 网吧 | 天气 | 微信 |
|
当前位置:首页 > 分类信息 > |
父母吵架,无论谁赢,输的总是孩子【应城朗文家长会】 |
做父母,是一场修行.你要带着朝圣般的虔诚,做好三步一拜,五步一叩的心理准备,不畏艰难,如履薄冰.孩子,就是你的信仰. 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快乐,而人一生是否幸福满足很大程度取决与童年时的家庭环境是否幸福和睦,心理学认为人一生中的所有伤痕大都是他原生家庭的印射.而对家庭和睦影响最恶劣的事情是什么,是父母吵架. 01 父母吵架的恐惧会深深印在孩子心里. 闺蜜瑛子的女儿宝儿才五岁,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看起来楚楚可怜,胆子也很小.有次我在她家看着她玩,小女孩一不留神,把桌子上的茶罐碰倒了,一罐茶叶洒了一地. 宝儿一边手忙脚乱地扶起茶罐,一边惊恐地看向瑛子的卧室,哀求着跟我说:“阿姨,你别告诉妈妈好吗?” “没事,妈妈不会怪你的.”我安慰她. “妈妈会发火的,她一发火跟爸爸吵架,求求你别告诉她……”她眼里蓄满泪,眼神里满含恐惧和哀恳,让我几乎不忍对视. 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瑛子,瑛子哭了. 她说一见到那个喝酒打牌的丈夫,就生气,家里发生鸡毛蒜皮的小事,她都忍不住怪到丈夫头上,两个人吵起来,吓到了孩子. 五岁的宝儿,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成了一个胆怯安静、小心翼翼看人脸色的懂事孩子. 02 我有个朋友,他是一个性格很好的人,总是竭尽全力照顾身边人的感受,我曾经羡慕他情商高,他却笑着说其实他很累,他有时也想不去考虑那么多,却根本做不到.有一次,他告诉了我他的故事: 他年幼时,父母经常吵架,母亲曾歇斯底里,把不到十岁的他拽到父亲面前,逼问他如果两个人离婚,会跟谁走. 那是个离婚即被轻视的年代,他至今还记得班级里单亲家庭的同学被孤立被嘲笑,那些调皮的孩子们说着“他没有妈妈!”的话,他从不敢去做帮凶,他拼命地优秀拼命地讨好,拼命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却在父母争吵的每个时刻担忧,害怕第二天的自己从天上摔到地下,成为被孤立被嘲笑的那类人. 恐惧因此成为他性格的一部分,他过早地长大,过早地学会看人脸色.成年之后,他对身边人的情绪特别敏感,一旦看到身边的人不开心,我就会近乎恐惧般地问,“是因为我吗?”而一旦遇到需要选择的问题,他的答案能多模糊就多模糊,他必须先让对方做出决定,因为潜意识一直在跟我说这样一句话:他要先去保证让别人满意,你才有资格开心. 他是个善良的人,却倍感生活的压力,不敢放松,也惧怕过于亲密的关系,从而一直不能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 当父母发生争吵时,孩子会陷入恐慌和自我怀疑中,即使父母告诉孩子“不是你的错”,孩子会相信吗?不会的,他会惊慌地讨好你,小心翼翼地看你的脸色,希望能让你的心情好一点.更可怕的是,有些父母把自己争吵的痛苦转嫁给孩子,“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婚了”,这让孩子更加惊恐,心理负担更加沉重,害怕自己被抛弃. 父母争吵带来的童年阴影,很多孩子穷尽一生都无法抹去. 03 为孩子好,就让孩子远离争吵. 1、营造良好的夫妻关系 父母会离去,儿女会远去,唯有你的伴侣,才是牵着你的手,陪伴你走完这一生的那个人.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你的后半生的幸福和安稳,你需要一个良好的夫妻关系. 长年累月的相处会使夫妻生活变得枯燥,不妨让生活中时不时有点小惊喜,投其所好地为你的妻子/丈夫准备一份可心的小礼物,说几句贴心的小情话,就像给生活增加一点润滑剂. 同时,记得在孩子面前替你的伴侣维持良好的形象,不当着孩子说他的坏话,不拆他的台,告诉孩子他的妈妈/爸爸的优点,是个很优秀的人,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2、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个家庭,除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往往还会衍生出其他类似婆媳关系等等亲戚关系. 当你的伴侣跟你的父母或亲戚产生矛盾时,别让他们正面冲突,最好是由你去积极沟通,毕竟,你才是他们唯一的联系.他们原本只是陌生人,只是因为都爱你,才成为了一家人.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你的责任. 3、夫妻之间需要有单独相处的空间 夫妻之间需要一点独处的时间.可以是在夜晚孩子睡着后,夫妻静静地待在一起,说一点心事,互相体谅,互相抚慰. 也可以选择周末的一天,抛开工作、孩子和其他烦恼,如同情侣般去度过美好的一天,去风景区散去,去游乐场玩耍,共赴一场烛光晚餐,在酒店度过私密的二人时间. 有矛盾,别在孩子面前解决.夫妻独处的时候,在良好有序的环境下,解决互相之间的矛盾,回家后,再换上温和幸福的笑容,面对你的孩子. 夫妻间有分歧在所难免,但至少有一件事,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孩子的快乐幸福.什么能比孩子更重要呢? 其实,夫妻之间,每一次双方的分歧,既是一次对双方默契度的考验,也可以成为一次让彼此更理解对方的机会.不妨就事论事,让两个人站到统一战线上,一起来守护孩子的成长. 转载于:www.dxjyzh.cn *添加“Anne0786"微信号备注:“家庭教育”邀你进群学习吧! φ(>ω<*)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yclangwen"(朗文v英语)吧! |
时间 | 2017-12-07 |
联系人 | 李老师 |
电话 | 0712-3616688 |
地址 | 应城市海山双创文化街一楼朗文英语 |
![]() |
QQ及微信:434706902 |
QQ群1:171318032 QQ群2:468827381 |
邮箱:434706902@qq.com |
Copyright © 2003-2023 应城在线 版权所有 |
手机版 电脑版 找回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