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应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特约记者郑毅 通讯员丁艳红 报道
本报讯 由应城市玉兰膏业公司开发建设的石膏项目,采用武汉科技大学的先进技术,用“废石膏”生产石膏砌块,避免了生态破坏,仅此一项节约土地1000多亩。这是应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膏都”的一个例子。 应城以膏都盐海闻名,是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从明朝开始,应城生产了大量石膏和岩盐,也产生了废气和固体废物。近年来,应城市加紧治理工业“三废”,从综合利用入手,逐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去年,全市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90%共1.5亿吨,石膏利用率99%,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5%,达到25万吨,废气处理80亿标立米,全年“三废”综合利用形成产值5.5亿元。 双环公司投资6.1亿元的合成氨油改煤工程已经完工并正式投产。该工程引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壳牌公司粉煤处理技术,每年可为公司节省燃料成本上亿元。中盐长江公司利用粉煤灰生产空心砖、实心砖项目,消化了大量粉煤灰。据测算,去年全市在“煤山”治理中,企业由此增加6000多万元产值。 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应城市积极推进工业、农业间的共生和横向联合,实现食品工业、畜禽养殖、食用菌等循环利用。富源菇业有限公司利用本地丰富的稻草、石膏、牛粪、食盐等资源优势,发展双孢菇,实现了稻草再循环利用,培肥了地力,产生了可观效益。 目前,应城市正在筹划建设6大循环经济园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初 步选定100个项目,投资总额10多亿元。园内企业以上游企业的排放物为原料,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