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网7月18日讯:天鹅镇西湖村坐落在西汊湖边,辖7个村民小组556户、2360人,有水面1500亩,耕地面积2850亩,其中水田2131亩,旱地719亩,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全村低保户35户44人,分散供养“五保户”6户.2016年,经省大数据对比核实,贫困对象为16户、67人.
该村全面落实思想、生活、基建、生产、就业、政策六大帮扶措施,2016年实现村级集体纯收入23.5万元,帮扶15户、65人如期脱贫,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6185元,基本实现村脱贫出列目标.
对症下药 靶向治疗
充分发挥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的作用,每半年集中3周时间入户全面调查,掌握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情况.根据新的贫困户级别划分标准,该村原有119户517人中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40户193人,因残12户41人,因学4户20人,缺土地6户22人,缺技术225人,缺劳动力7户16人.在此基础上,采取民主表决、村镇审核形式,确定了拟公示对象.实行驻村工作队员和镇村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健全贫困户精准识别档案,因人制宜,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制订一户一策一干部对口帮扶.
戮力拼搏 对决贫困
近年来,该村戮力拼搏,对决贫困,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修订和完善村级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精准扶贫等68项工作制度,尤其是村级财务和精准扶贫项目民主监督、公开透明制度.通过适时发放倡议书、拉横幅、刷标语,广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
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根据村有水产养殖的习惯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建立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组织贫困户参加合作社.以村280亩闲置地为基础,联系有经济实力的本村“四有”人士回村投资建设生态农庄,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增加集体收入,对部分贫困户进行脱贫兜底.
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贫困人员在本村就业,负责环境卫生、公益性项目管护等,增加收入.支持凯峰禽业、溶豪生态农庄等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与企业对接,推介贫困户就业,增加贫困户收入.溶豪生态农庄已投入4000万元,建设养殖厂房4栋,饲养蛋鸡12万只、雏鸡4万只,另有4栋厂房在建,建成后饲养规模可达30万只,下一步还将投入200万元建设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后可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个,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持续发力 久久为功
该村整合卫计、国土、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涉农资金,投入485万进行莲舟广场、广场北路拓宽及南路硬化建设,共立面改造房屋77座,新建3座公共厕所,修建健身路径1条,安装路灯10盏,完成4000米通湖路修建工程,建设农庄路1500米,绿化植树10000株.投入6万元对3户危房进行了改造.
在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中,该村的主要作法:一是加强技能扶贫,定期邀请镇农技站工作人员进村到组讲解科学种田知识、高效农业知识,邀请村里有一定专长的瓦工、木匠、缝纫工等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脱贫户掌握1-2门实用生产技术.二是发展产业兴村,做强“农字号”产业,与市内外大型农贸市场对接,推荐销售质好价优的农副产品,建立“互联网+销售”网店,在脱贫群众中培养专门从事物流和销售的“水产经纪人”、 “家禽贩卖户”等实现产销一条龙,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拓展贫困户、脱贫户增收渠道;发展“工字号”产业,通过网上招商、赴外招商、以商引商、举办招商推介会等,鼓励有意向、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到村投资兴业,鼓励村里扩大项目投入、盘活存量资产,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特色产业,扩大集体经营性收入;培育“游字号”产业,打造农家乐、农家游等项目,增加第三产业收入.三是完善政策支撑,加大村脱贫户后续发展扶持力度,对脱贫人口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加强技能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脱贫的人口,有一技之长,自我创业;充分挖掘水资源、土地资源潜力,有序发展高效农业等项目;加大村“两委”、帮建单位、帮建企业、产业合作社等组织的工作合力,加速脱贫进程.(市扶贫办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