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招聘 | 房产 | 车辆 | 生活 | 二手 | 黄页 |
新闻 | 楼盘 | 图片 | 联盟 | 同学 | 论坛 | 留言 |
简历 | 租车 | 分类 | 装修 | 交友 | 寻人 | 培训 |
快递 | 火车 | 酒店 | Q群 | 网吧 | 天气 | 微信 |
|
当前位置:首页 > 应城新闻 > |
鞠躬尽瘁筑雄师——追忆应城走出去的导弹司令杨业功 |
2017-10-16 |
杨业功,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1963年8月从湖北省应城市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宋远高摄) 孝感日报10月12日讯:“出发!”“操作!” 2004年,弥留之际的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躺在病床上,依然不忘沙场点兵. 2004年7月2日,这位以自己的一生书写共和国导弹部队历史的军人,走完了他最后的军旅生涯. 2005年12月,他被中央军委授予“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荣誉称号、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在部队的40多年间,杨业功始终牢记军人的职责和使命,为部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殚精竭虑. 一 1995年,时任第二炮兵某基地副参谋长的杨业功,奉命组建我军第一支具有现代化作战能力的新型导弹旅.当时的第二炮兵面临着“少人才、缺装备、无阵地、没经验”的难题. 杨业功带领大家迎难而上,选用“种子队员”,组织部队进厂跟踪新武器生产,学习操作及指挥技能.他还编写指挥教程,探索模拟、仿真、心理训练方法,为部队训练出一批优秀的储备人才. 建阵地时间紧迫,杨业功在勘察阵地时,有时一天要坐车穿行1000多公里山路,克服酷暑、蚊虫、密林等艰苦环境,用脚丈量了无数的阵地. 当年冬天,部队开赴西北某地开展低温条件下的系列试验性训练,这是这支新型导弹部队首次执行重大任务.在零下近30摄氏度的戈壁沙漠上,杨业功带着重感冒连续15天跟班作业.为确保按期完成任务,他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白天勘察、晚上设计,毫不懈怠,有两次试验归来,一进宿舍就瘫倒在地. 最终,杨业功和战友们以一次干脆利落的实弹打靶,把上级“当年组建、当年形成战斗力、当年圆满完成实弹发射任务”的命令,变成了现实.从此,我军又多了一块“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盾牌”. 二 杨业功常对身边人员讲:“国富,才能兵强;军队强大,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为熟悉指挥阵地情况,他不愿坐下听汇报,总是亲历阵地现场勘察,“只要是与作战训练有关的事,不管多小多细,都是大事,要力求做深做细做扎实.” 不留下一个死角,不放过一处隐患,是杨业功的工作标准.新型导弹部队新建阵地点多、分布面广,杨业功逐个验收,稍有偏差就要求返工. 为营造实战氛围,增加应战经验,每当国际上爆发军事冲突,杨业功都会组织大家关注和研究战争中导弹运用的事例,吸收借鉴先进战法,寻找应对措施.他还梳理了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导弹部队的相关情况,列出几百项“先进指标”,让大家常琢磨、谋超越.虽然部队没有参加过实战,但官兵们每天都生活在实战氛围中. 在杨业功担任司令员的几年间,基地建设快速推进,人才“裂变”效应明显,圆满完成多次重大任务.第二炮兵成为共和国军事实力的重要象征和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柱,在担负保卫祖国安全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三 为把这支高科技部队锻造成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劲旅,杨业功用行动做出表率. 国庆五十周年阅兵,杨业功担任二炮阅兵大队大队长.炎炎酷暑,他坚持每天都和受阅官兵一起训练,采用拉线、背“十字架”等办法,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点滴之处抓部队的作风养成. 在基地官兵眼里,杨业功说话简短,声音洪亮,走路如风,用餐不超过20分钟;在妻子眼里,杨业功的身影时刻忙碌,有时菜没炒完,他就离开了餐桌. 杨业功常说:“要把工作当学问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以学带兵、带兵学习,学技术、练作风、长士气在基地蔚然成风.面对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导弹武器,杨业功认为,想做合格的指挥员,必须先做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领头雁”. 2002年,年近花甲的杨业功参加军事科学院在职研究生学习.为尽快掌握新武器,杨业功努力学习信息、航天、生物、导弹、指挥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成为一名既懂指挥又懂技术、既懂装备又懂操作的“指技合一”型高级指挥员. 杨业功从书中获取知识,更把知识在实践中“用活”.实弹造价高,训练成本大,2001年,杨业功提出研制“缩比弹”的设想.他请教专家,多方求证,仅用一年时间就研制出“缩比弹”,大大地提高了训练效率,锻炼了部队实弹发射能力. 四 杨业功带兵虽严,但也十分关心基层官兵生活. 2003年5月初,战士范伟从南方非典疫区出差归来出现胸闷、发烧等症状.杨业功得知后,赶到医院,走进隔离室,询问范伟的病情,并指示医院领导以最快的方法确诊,用最好的药物治疗.在战士最担惊受怕的时刻,他的到来就像一颗“定心丸”.后来,范伟被排除非典,他只要跟人说起这件事,眼圈就发红. 艰苦朴素,在杨业功那里是一种习惯.担任军师职领导十几年,他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他的住处墙壁斑驳,工作人员几次提出将房子装修一下,都被他拒绝.家中家具多是“老古董”:餐桌、柜子系多年前自制,沙发也用了几十年,睡觉的床由两个大箱子拼成,是当年他任团副参谋长时自己设计打做的. 从当旅长起,他就在房门上贴上“携礼莫入”四个字,十几年来,不曾有一个人能带着一条烟、一瓶酒走进他的家.作为基地司令员,杨业功每年经手巨额经费,但他能省就省,出差在外,常和司机挤在一个普通间里.他在驻地山村及湖北老家均资助了失学儿童,即使在病危之际,还不忘嘱托家人继续关照贫困儿童. 杨业功走了,他把忠魂留在了阵地,将忠诚留给了祖国,他的生命在祖国的安宁强盛中永恒. |
![]() |
QQ及微信:434706902 |
QQ群1:171318032 QQ群2:468827381 |
邮箱:434706902@qq.com |
Copyright © 2003-2023 应城在线 版权所有 |
手机版 电脑版 找回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