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首页 招聘 房产 车辆 生活 二手 黄页
新闻 楼盘 图片 联盟 同学 论坛 留言
简历 租车 分类 装修 交友 寻人 培训
快递 火车 酒店 Q群 网吧 天气 微信
奥迪A6L婚车出租 应城市创新家政保洁有限公司
易安居房产 家装信得过企业-标点装饰
标点装饰 天代会计记帐15571282313
当前位置:首页 > 应城新闻 >
稻香虾美葡萄甜 应城贫困村的三年“蝶变”
  2018-8-13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刘振宇 全雪颖)三伏天酷暑烈日.走进应城市杨岭镇明光村,瓜果飘香,安宁祥和,葡萄园里串串晶莹的紫葡萄,整齐大气的虾稻田,构成了一幅绿色生态的新农村画卷.明光村共有11个自然湾,2100余人,在市农业局驻村工作组的倾心帮扶下,该村去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80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00余元,39户贫困户于当年顺利通过了孝感市级脱贫验收,全部脱贫.

产业兴农 拾梦沃野

在去往明光村村委会的路上,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那连绵不绝的葡萄园.“我们这的葡萄根本不愁销!”园主杨火贺自豪地说.

的确,“明光葡萄”已然成为当地的一张活名片,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该村在“明光葡萄”的品牌效应下乘势而上,积极打造肖杨线明光葡萄产业带,共发展无公害葡萄150亩,亩平可增收500元以上.

“稻虾共养也是我们这的一大特色产业.”明光村党支部书记李伏年介绍,该村还建有260亩高标准稻虾示范基地,每亩田的纯利润可达3000元以上,入股的贫困户每户可增收近6000元.

据了解,市农业局自2015年进驻明光村后,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因村制宜筛选出无公害葡萄、稻虾共作和绿色优质稻三大支柱产业.驻村工作组成员结合农时和种养特点,及时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或利用日常走访和一月一次的屋场院子会,向农户传授一些种养技巧,帮他们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农业局经常组织我们培训,给我们打气,手把手教我们各种技术.”产业脱贫带头人李耿志觉得,他们占尽了农业局的“便宜”.

市农业局在农业技术上毫无保留,在农业物资上也毫不吝啬.“我们每年对村里的物资帮扶都在15万元以上.”工作组组长黎贤伟透露,每年春秋播时节,他们都会及时向贫困户免费发放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帮贫困户减轻生产压力.该局还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沟渠路、塘堰、水电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因人而“议” 一个不落

“只有一个胳膊能干什么呢?”东李组的李元忠是因残致贫,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工作组为他“量体裁衣”,让他参与稻虾基地入股分红.

为了让39户贫困户早摘帽、真脱贫,市农业局挨家挨户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充当他们的“职业顾问”,联系各户实际,帮他们谋富路.

”村里有的湾子没几户人家,我们就去做工作,开展迁户囤地,改了120亩田.“工作组组长黎贤伟说,有田就要用工,赚钱了还要分红,这些都是脱贫的路子.

工作组还对种养户提要求,要他们带动一批贫困户就业.”要是种养户不愿提供岗位给贫困户,我们就不让他承包!“明光村党支部书记李伏年斩钉截铁地说.据了解,村里光稻虾基地每年就安排贫困户不少于30个务工日,每日薪酬80到100元,由种养户支付.

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和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工作组就帮他们落实各种兜底政策.截至2018年6月,明光村有15人享受教育扶贫政策,5人享受五保政策,25人享受低保政策,还有很多村民享受到了民政救助、危房改造、金融扶贫等各项救助.从该村村委会的公示牌上,可以详细了解到各户“因户施策”的具体情况.

市农业局还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君瑞达驾校、镇垃圾中转站、光伏发电站、污水处理厂等项目落户该村,吸纳贫困户就业的同时,也为村里创收,保证“有劳力的个个有活干、无劳力的个个有活路”.

干群合力 担当勇为

“工作组作风扎实啊,有时为了核实一个人口信息,要来回到家里跑几趟.”记者随机走访了几个贫困户,大家都异口同声.“要是白天找不到人,他们就晚上去,有时搞到深夜11点,跟我们交心谈心.”该村徐董湾高小香说.

“工作组真的是把贫困户当亲戚走啊,每月至少上门走访一次!”一说起帮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该村党支部书记李伏年就滔滔不绝:王芳清家中电器、电线老化,工作组马上联系电管站,解决了该户的安全隐患;陈和清、李毛志身患残疾,但未办理残疾证,工作组积极同村两委一道联系相关部门,为其办理残疾证;唐正在全家7口人,6人吃低保,人均住房面积不足8平米,工作组主动为其申报并办理了危房改造相关事宜……

自驻村以来,市农业局从局长到办事员全员参与,举全局之力,大力支持明光村精准扶贫工作.不仅驻村人员集体脱钩,“五天四夜”专心开展扶贫工作,局党组还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驻村扶贫工作,及时帮大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之前的资料员孙雷,得了胃病还在坚持工作,后来实在扛不住了才换人.还有局里的笔杆子杨文献,一边驻村,还一边忙局里的材料工作,那是相当辛苦啊.”一提到这些“拼命三郎”,明光村的干部群众们就心疼不已.

驻村干部的敬业奉献精神无形中也感化了贫困户,成为他们树立信心、奋发向上的动力.“跟着他们干准没错!”该村徐山湾的徐小兰坚信不疑.
QQ及微信:434706902
QQ群1:171318032 QQ群2:468827381
邮箱:434706902@qq.com
Copyright © 2003-2023 应城在线 版权所有
手机版 电脑版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