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网10月11日讯(通讯员王亚莉):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问题始终是让他牵挂的头等大事.西头村干部把此话牢记于心,把昔日的泥巴路变成了干净的水泥路,回家的黑夜里已不用再打着手电筒,谷子成熟的季节也不用苦恼没有场地晾晒.安路灯、修公路、建禾场、挖塘堰……桩桩实事暖民心.
用“心”照亮夜行归家的乡愁路
“亮堂了,照的我心里也亮堂了,以后出门可以不用拿手电筒了,儿子晚上开车回家也放心多了,好呀!”村民陈大旺满意地说.民生无小事,只要群众有需求,村干部立刻行动起来.今年8月,西头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时有群众提议安装路灯,方便夜间出行.不到一个月,路灯工程就启动了.9月底,全村通湾公路实现了路灯照明,投资7万余元,安装路灯90余盏.全部架设护套线与钢丝线9000米左右,实现每湾组自动化控制器安装,为路灯的控制运行节约人力和成本.由于路灯属于公共用电设施,村委会为每盏路灯预存100元电费,让群众放心用灯,没有后顾之忧.
用“心”建好一地多用的丰收场
西头村以水稻种植为主,每年丰收的季节总会有一个头疼的问题,便是家家户户没有场地晒谷子,这可愁坏了全村人.为解决这一难题,村干部一起商议筹资,共投入10万元在每个湾组各建设一个500平米的禾场,方便打谷晒粮.
“这么大的场地,农忙时节可以晒谷,农闲时岂不是闲置浪费着.”一名退休老干部说.村干部心里装着这事,自然不用担心.村书记陈跃进说,“原来在建禾场时我们便做好了规划,禾场周边安装篮球架与健身器械,这样场地面积不会影响,还可以一场多用,既能晒谷解决群众的忧心事,又能健身跳舞,提高生活质量,何乐而不为之.”
用“心”修好新农建设的致富路
“灰尘满天飞,脚踩一身泥”的现象已经成为村民记忆中的事情,“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如今变为现实,西头乡村公路早已是硬化的水泥路,穿梭在田间屋旁,干净而平坦.
据悉,该村共修公路18公里左右,耗资190余万,其中通到每个湾组的水泥路宽3.5米,长8公里左右,自然湾内的循环路宽2米,通户公路宽1.5米,长10公里左右,让全村200多户村民实现了公路到家,村民出行方便了,收谷拉货方便了,招商引资方便了,致富路越走越宽.
“去市里进货方便多了,路好了,生意也越来越好了,买了车,洗车钱都节约了不少了,哈哈!”农药店老板陈永晶开心地说.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目前,西头村村民正在齐心协力维修生活备用水井,预防紧急停水时用水难的问题.接下来西头村将进行环境大整改,安排卫生打扫专职人员,在每家每户放置垃圾桶,每个湾组放置两台大型垃圾箱,努力实现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