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委、市政府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农业区域布局,秋冬农业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到10月底,全市完成秋播面积45万亩。
     按照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规划,南部突出渔林棉,西北部突出粮果畜,中东部突出城效型农业经济———这是应城市今年秋冬农业开发的显著特点,其目标是逐步建设优质水稻30万亩、“双低”油菜30万亩、速生林20万亩、优质梨5万亩、名特优水产品10万亩和双孢蘑菇1万亩。
     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应城市把农业综合开发与优质稻基地建设结合起来,资金打捆使用,目前已投入480万元建设优质稻项目6万亩,还有770万元投入改善生产条件。
     应城市还狠抓科技推广,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对现有品种优中选优,解决品种多而滥的问题,提高优质率;推行标准化生产,编写水稻、油菜无公害操作规程,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宣传,培训农民3万人次;加强农业生产监管,重点培育“杨小运”牌大米等无公害绿色品牌,提高农产品档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