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的讲坛上,中文和汉语是法定使用的五种官方语言文字之一。而在70多年前的国际联盟(联合国前身)会议讲坛上,全世界63个成员国只能使用法定语言英语或法语,连列强之一的日本也没有破例。但就在那时,一位勇敢的中国外交官第一次把华语推上了“国际联盟”讲坛,他就是中国政府驻德国公使蒋作宾先生。
     蒋作宾,生于1884年3月4日,应城城北西十乡人。他自幼贫寒,学习刻苦,在武昌文华普通中学堂求学时与宋教仁同窗,深受其影响。1905年被选入日本官费学习军事,1908年学成回国,先后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次长,北伐革命军大本营幕僚长等职。20年代末,面对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国际上日本等国对中国寻衅滋事的严峻现实,提出联合欧洲诸强助中国与日本抗衡的战略,并要求出使欧洲。1928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政府驻德国公使兼驻奥地利王国全权公使。赴任后,积极奔走于欧洲各国使馆进行联络,阐述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刚上任时,看到使馆破败不堪,使馆职员缺乏工资,而政府拨款严重不足,便自己出了几千元钱,帮助大家把使馆内外修饰一新,给使馆员工发放工资。他的善良公正,赢得大使馆全体人士和外国友人的尊重。
     1929年4月,国际联盟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一次裁军会议。大会演讲开始,人们按照惯例使用英语或法语发言。4月15日,轮到蒋作宾时,他走上讲坛,庄严地用华语演讲,使所有与会者大吃一惊。第二天,日内瓦好几家报纸竞相报道了这一惊人消息:在国联上第一次听到有人敢于讲中国话!作为列强之一的日本驻德大使长冈,在花园散步时特地找到蒋作宾先生说:“敬佩,敬佩您的勇气,能在国际联盟大会上用中国话发言。我们日本今后也要援引此例!”第二年在伦敦举行海军裁军会议时,日本人果然用日语发言了。对于自己的举动,蒋作宾在日记里写道:“吾东方语渐用至西方,殆余作其俑欤?良以吾国四万万余之大民族语言,无论从何方评论,均有可用之价值。望吾同胞勿自暴自弃而自馁也。”
     后来经过一任又一任中国外交官的努力,华语与中文终于可以成为联合国正式使用的语言和文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