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个“六大”工程 应城确保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领先位次 |
孝感日报 2005-2-28 |
|
|
|
|
|
□ 郑毅 何喜元 刘贞兵 报道
本报讯 在2月20日召开的应城三级干部会上,应城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确保应城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领先位次。 去年,应城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9.5亿元,人均突破万元大关,与1999年相比五年年均增长10.5%;财政收入4亿元,年均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29元。县域经济实力在全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进入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经济效益“十佳”行列,三次摘取“省级文明城市”的桂冠。 面对周边县市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逼人态势,应城市委决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谋划好后五年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他们认为,应城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全市企业改革攻坚已度过了艰难期,增强了发展活力,一批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特别是国家、省扶农、惠农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证。该市抢抓机遇,实施三个“六大”工程: 在农业产业化上,建设六大特色基地。以杨河、杨岭、陈河等为重点的60万亩优质稻基地;以汤池为重点的14万亩水产基地;以城北为重点的蘑菇生产基地;以田店为重点的畜禽养殖基地;以天鹅为重点的10万亩速生林基地;以城中为重点的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同时,着力为三五醇、豪丰、裕隆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好配套服务,拉动农民增收。 工业方面,抓好“六大园区”建设。该市工业园力争全年引进投资额过1000万元的项目8个以上;市盐业化工业园以新都、久大等公司为重点,形成3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将赛孚精细化工园建成全国有影响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城中、城北及市直部门抓好市民营工业园区,建成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利税5000万元的新区;加快市城西石膏建材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150万吨石膏、100万吨膏粉生产能力;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确保双环公司“油改煤”改技工程早日投产见效。 在发展后劲上,加快实施“6个10”工程。全力支持双环、新都等10家骨干企业,达到销售收入过30亿元、税收过3亿元等。 该市把招商作为形成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选派了一批阅历丰富、精明强干的干部围绕资源产业的下游产品招商,力争在盐化和石膏深加工项目上取得大的突破。通过实行“五个一”责任制,做好全程跟踪服务,推行“阳光服务”、“限时服务”、“满意服务”,严肃查处扰企扰民行为,切实优化软环境。 该市市政府已与各部办委局、各乡镇签订了双百分经济责任制。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落实,工业生产和财政收入已实现开门红,农村春耕备耕掀起热潮。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