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长江埠办事处扎实抓好项目工作纪实 |
孝感日报 2005-2-28 |
|
|
|
|
|
“生”与“育”的链式发展路——— 应城市长江埠办事处扎实抓好项目工作纪实 □ 通讯员陈进军 程国辉 报道
悠悠府河水,浓浓赛孚情。 在有着数百年文化古韵的蒲城,有一群群云集而踞的组团企业。她——就是湖北长江赛孚科技园。崛起的赛孚,正以崭新而骄人的姿态向国门冲刺,向世界各国的尖端高新技术领域抛锚。赛孚制造,一个扣人心弦,撼动世界的品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近两年都曾深入该园区进行过现场调研,并对园区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今年初,赛孚工业园以其鲜明的特色和辐射发展的规模顺利通过了全省工业园区检查验收,并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一个乡镇工业示范园,何以能有如此巨大的发展潜力,且一举跃升成为一个高端新技术领域的骨干企业园。就因为当地办事处党委、办事处号准了“生”与“育”链式发展脉搏,铺平了“生”与“育”发展的平台。 2002年,园区实现利税 2800万元,2003年实现利税3500 万元,2004年实现利税4600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一半浸染着赛孚人的智慧,另一半则是来自办事处及其相关部门的关怀指导。 在“生”字上储备含金量 这个办事处通过活动招商、以商引商、代理招商、引导外资企业不断入驻园区,实现了园区项目工作在“生”字上裂变。截至目前,园区共引进项目46个,引进资金1.46亿元。 近日,赛孚工业园总投资4000万元,主要生产电镀中间体和纸张添加剂,预计年产1520吨的生产规模,可创产值9000万元,可创利税800万元的湖北吉和昌化工有限公司,正在赶订单;引进的中国盐业总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新上年产25万吨食盐和2万吨硭硝项目;引进的武汉化工研究所,收购原长江有机合成厂,投资1500万元,新上有机氟项目;引进吉林飞龙公司,收购原长江棉织厂,投资2000万元新上了2万锭涤纶纺织项目等。这些项目投产后,可集约形成2亿元的生产规模,可实现利税6800万元。 从“育”字上锻造新企业 长江埠办事处还通过制定相关招商引资项目工作的优惠政策,鼓励园区企业拉长、加粗产业链、壮大“育肥”企业。德邦公司原先是一家仅有几间小厂房,三五个员工的溶剂厂,通过资产重组,壮大了企业规模,成为一家专门从事有机硅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国家级民营高科技企业。如今可创产值过亿元,利税过800万元。 此外,志诚、汉星、力发、三维等公司也不断发展壮大,其产品规模已上档升级。据悉,汉星化工新材料公司年初与东南亚客商签订了1.2亿元的电镀中间体外销合同,可满足企业一年半的生产需求。 长江埠办事处还致力于壮大产业规模,增强企业上下游产品的关联度,降低企业风险。园区内企业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多以出口为主,主要销往欧洲、东南亚、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据初步统计,全年共出口氟油50吨、氟表面活性剂40吨、硅烷偶联剂1500吨,出口交货值达8400万元,占园区企业营业收入的70%。并实现了五个全国销售第一,即硅烷偶联剂、电解有机氟、病毒唑医药中间体、树脂、电镀添加剂。这些出口国外的产品为企业可创产值过亿元。 (下转第三版③) 在“活”字上创新机制
近年来,赛孚科技园的产业定位以精细化工为主,科技含量高,园区内企业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深井钻探、大型水利发电机组、化学化工、电子仪表及军工制造等尖端领域。其中赛孚公司生产的全氟三丁胺、全氟三乙胺等4个产品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产品成果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用于我国神舟3号、4号和5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应星公司生产的“902土工膜胶”属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为三峡大坝的成功截流作出了贡献。如今,赛孚已成为有机硅、电解有机氟两个全国第一和电镀添加剂全国第二的拥有者。 展望长江工业的发展趋势,赛孚制造仍然是主打品牌,赛孚园区的总体规划面积为5000亩,分A、B、C、D四个区域,其中A、B、C区共2000亩,以精细化工为主,配套发展相关产业,并依托中盐长江盐化公司筹划C区1000亩工程,D区2000亩沿长化路一线向北发展,与东马坊办事处对接,A区内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完善,现有赛孚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6家企业。 赛孚,活力锻造出一张王牌企业的灿烂笑脸;赛孚,顺眼望去,她的明天会更加璀璨、更加辉煌!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