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促和谐——应城市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三 |
应城网 2012-8-6 |
|
|
|
|
|
应城网——孝感日报8月5日讯(记者管淳 严学海 蒋润涛):在应城市政法委会议室,有一面荣誉墙,上面的奖牌告诉走近它的人们:从1993年起,应城连续四届16年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两次荣获“长安杯”.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在全国,只有2个县级城市能做到这一点.
多年来,应城市坚持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社会管理,和谐社会建设滋润着“膏都盐海”.今年上半年,应城市进一步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举措,和谐发展谱写了新的华章.
统计表明,上半年,应城全市无群体性事件、无重大集体越级上访、无恶性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群众上访量明显下降,2007年以来连续四年信访总量年均下降7.5%,公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健全维稳机制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发展进入黄金期,同时,社会也面临多种矛盾的叠加.如何解决好社会矛盾纠纷,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必须回答、无法回避的课题.
2010年9月1日,应城市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情,成立了综合维稳中心,搭建起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平台.
与此同时,加强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和村(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建设,运作规范,从而形成了覆盖市乡(镇、场)村三级的“大调解”格局.
应城市综治维稳中心由市政法委牵头,整合综治、维稳、信访、公安、司法及其它职能部门的力量,实现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融合,提升了矛盾纠纷调处效率.
综治维稳中心下设信息研判组、应急指挥组、受理调处组、宣传引导组、督办指导组等5个工作小组,设涉企纠纷、城镇拆迁纠纷、劳动保障纠纷、医患纠纷等12个行业调解委员会,以及巡回法庭.
对全市发生的影响稳定的重大疑难信访纠纷,在信访局和维稳中心统一指挥下,先交给评估小组,在政策法律范围内,给予一个于情于理的结论性化解意见,再由相应行业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对不接受调解的当事人,引导其到巡回法庭通过法律途径予以及时解决.
今年上半年,应城市各级调解组织累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551起,调处成功率达98.1%,其中,非正常死亡纠纷、医患纠纷和重大交通事故纠纷等三类突出矛盾纠纷39起;来市(应城)信访同比下降16.8%,异常上访批次、人次同比下降17.3%和28.5%.
创新管理平台
周建明是应城市城中办事处光明社区一名工作人员,从今年3月起,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社区网格管理员.
每天清晨和傍晚时分,趁着社区居民在家,他都要到自己管辖的社区网格内,及时了解居民信息,听取群众诉求,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
回到社区办公室后,他及时填写工作日志,把每天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式以及结果等详细记载下来,还打开电脑调出社区居民户况信息表,完善和充实信息资料.
在他的电脑里,辖区居民从事什么工作、家中有哪些成员、家人的联系方式、是否有租住户、存在什么困难等信息一目了然.
周建明说,实行网格化管理后,自己对网格区域内居民情况更加了解,处理各种问题更及时了,这样就可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网格化管理是应城市今年学习借鉴“宜昌经验”,推行的社会管理新办法.
今年3月份,应城市选定城中办事处为试点区域,采取边试点、边推进的办法,推进“网格化”建设,积极构建“小社区、大服务”的工作格局.
应城紧紧围绕“一本三化”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1332”工程.“1”就是搭建一个数字平台:以“两实全覆盖”数据为基础,整合民生、计生、就业、社保、城管、创建、综治、党建等方面的信息,建立一个人、地、物、情、事、组织等为一体的社会管理数字综合平台.“3”、“3”就是整合社区工作人员、社会机构和社区志愿者三种工作力量,履行管理、服务、沟通三大职责.“2”就是建立限时办结反馈机制和督促检查机制,提高便民服务效率.
他们以管辖地域为对象,按照300户左右的规模,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管理服务网格,采取“定格、定人、定责”的办法,推进社区管理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切实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让社区真正成为和谐家园.
截至目前,城中办事处11个社区、4个村已全部实行网格化管理,218名网格管理员活跃在网格中,成为社区和谐发展的润滑油、调节器.
尽力改善民生
8月1日,一对幸福的青年男女,来到应城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大楼,办理了结婚证,然后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到二楼的证婚大厅,在庄严的国徽面前,宣誓结为夫妻.
由国微见证神圣婚姻,这一新颖的形式,在孝感尚不多见.
应城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大楼,是应城市2012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总投资350万元,7月31日竣工剪彩.在这里,结婚的新人可以享受婚姻登记、照像、婚纱出租、婚车出租等一条龙服务.
应城市民政局负责人说,下一步,这里将争创全省首批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试点单位和全省社会事务工作"415"窗口示范单位.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就必须适应人民群众对公共需求的新变化,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几年,应城市每年投入1亿元以上,2012年更是高达2.57亿元,大力建设民生工程,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今年3月8日,应城市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市7.88万60周岁以上的老人和26.56万16至59周岁的人将从中受益.
为群众谋福祉不怕少.应城市在省批意见的基础上,决定缴费15年以上的每增缴1年,基础养老金提高3元;人平增加丧葬补助800元.
——在应城市长荆公路以北、老县河以西、肖湾路以东,有一处名为春天名苑的大型楼盘,这里是应城市经济适用房项目,其三期工程296套经适房已进入配套建设阶段.
今年,应城市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总投资近亿元,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面积达8万余平方米.此举将让更多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困难家庭居有其屋.
——烈日下,应城粮贸街,川野公司几台机械正在对破损破路面进行基层基础处理,2个月后,这条长1326米的道路将全部“黑色化”.为此,应城市政府斥资880万元.
近年来,应城市广场大道、长荆大道、世纪大道、汉宜线等主干道不断绿化、黑化、亮化,背街小巷也渐次修缮.居民脚下的路越来越宽阔、越来越舒坦.
历年应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教育、卫生、社保、就业、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菜篮子”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城市污水处理、通村道路工程接连实施……一项项民生工程建在了群众心坎上,也建出了和谐应城新画卷.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