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上下齐心沉着应对抗大旱 |
应城网 2012-8-25 |
|
|
|
|
|
应城网8月24日讯(通讯员黄宣和 陶智伶):近期,应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电话铃声响过不停,市防办工作人员认真记录群众抗旱热线电话,"城区市民生活供水紧张"、"杨河、三合、城北办事处等乡镇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告急",一份份电文送达市防指领导手中.面对严峻旱情,应城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及时召开全市紧急抗旱工作会议,迅速启动抗旱应急三级响应,沉着应对,科学调度,组织全市干群奋力抗旱夺丰收.8月21日,省水利厅王忠法厅长、孝感市委陶宏书记检查指导应城抗旱工作时对应城的抗旱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0年10月以来,应城市持续少雨干旱.2011年降雨905毫米,比历年少3成.今年元至8月20日降雨653毫米,比历年少4成.特别是7月14日以后,全市持续晴热高温无雨,大富水、漳河断流,水库蓄水降至死水位,塘堰干涸,境外高关、郑家河等大型水库无水可放,旱情持续发展,全市受旱面积达32万亩,其中中稻20.2万亩,晚稻1.4万亩,旱作物10.4万亩.成灾14.1万亩,绝收4万亩,城区及部分城镇居民饮水困难达21万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面对当前严竣旱情,应城市委、市政府不等不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扎实开展抗旱工作.
领导重视,大员上阵.应城市成立由市委书记徐长水任政委、市委副书记、市长肖红梅任指挥长的城区供水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调度,指挥部下设综合、宣传、电力工程、供水协调、安全维稳、卫生防疫6个工作组.8月13日晚,召开全市抗旱紧急工作会议,通报前段抗旱情况,分析当前抗旱形势,研究部署下段抗旱工作.8月16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赴高关水库商议在高关水库架机提水事宜.8月17日、8月18日,市委书记徐长水、市长肖红梅分别主持召开全市抗旱紧急会商协调会,积极向孝感市防指、省防指汇报,请求从高关水库架机提水.省防指及时派出省防办减灾处会同湖库处的工作专班,现场查看我市的抗旱工作,了解城区供水水源,并组织高关水库管理局、应城水利局、京山水务局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召开了高关水库调水方案技术协调会,批复我市在高关水库取水1350万方补充城区供水.
科学调度,统筹安排.面对特大旱情,市委、市政府紧急决策,科学调度,于8月13日16时在全市范围启动抗旱三级应急响应.今年在境内存水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虽然完成了早稻和中稻计划播种面积,但后期抗旱水源严重不足.4月、5月应城市先后从郑家河调水1300万方,其中向短港补水960万方,高关水库调水1170万方(农业灌溉);短港水库供水2909万方,其中向城区五轮供水1853万方,农业灌溉放水1056万方.市防办8月初请示孝感防办、关闭新沟闸、东山头闸,要求孝感市防指提高汉北河控制水位,方便沿河灌、引、提水.沿汉北河开启六孔闸、夹河沟低闸、王台低闸、青工堤低闸、梅港低闸分别灌老县河、肖畈垸、龙湖垸、三台湖垸、南垸等.沿赛湖的周大、翁抱、上桥、乌岭等站提水灌溉,沿东西汊湖的郎君西站、牛角冲、龚集、新集、黄土坡东西站等站提水灌溉,全市共有31处机站提水灌溉.
行动迅速,沉着应对.应城市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好城乡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工业用水,切实提高抗旱水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本着"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限水"的原则,为及时缓解城区供水紧张局面.8月13日组织挖土机械及近百人队伍在短港水库加筑围堰,架设55kw、8台套,5个流量的临时机组,8月15日上午已出水,16日凌晨城区居民用水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暂时缓解了城区供水紧张局面.同时努力争取将高关水库的补充水源放到应城.8月18日,我市积极组织施工队伍赴高关水库抢架临时机组,已完成300米围堰和清淤土方5000方,上机械20余台套,安装输电线路及444kw 、18台套抽水机组,提水流量6个,预计近日出水,努力缓解城区供水紧张局面.
上下一心,共渡难关.全市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集中精力,全力开展抗旱工作,千方百计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失.南垸、郎君、黄滩、陈河、义和、天鹅抢提河水湖水;杨河镇、三合镇、四里棚积极筹措资金,组织发动群众打机井,解决目前抗旱缺水难题.大富水上段沿线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优先城区生活供水.全市千名干部下基层为农村抗旱排忧解难,组织14个工作专班,到杨河镇、城北办事处等大富水沿线村组护水、送水,稳定群众情绪,保证城区生活供水.市直机关单位团体、企业、学校、医院适时启动地下水备用水源,多管齐下,缓解中心城区自来水供水压力.市宣传部门在市电视台及时发布公告,通报我市目前城区生活供水现状,引导中心城区市民合理用水,节约用水,自行储水,争取广大市民理解与配合.
目前,应城市抗旱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