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街办新农村建设实现三化同步“一盘棋”
|
应城网 2012-9-1 |
|
|
|
|
|
应城网8月31日讯(通讯员程国琴):“农民技术化、农村社区化、农业循环化,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样板……”8月28日,应城市城中街道办事处范河村“两委”干部和热心村民代表聚集在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对村里的新农村建设作出长远规划——“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有了质的飞跃和度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时下,只要您走在应城市城中街道办事处范河、保丰、碾屋、国光等几个城郊村,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在该街道办事处范河村,只见户户门前花红柳绿,村民晒台院落里不是水泥地面,就是整齐划一地铺着彩砖,小小庭院里整洁干净,花草错落有致,乡野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现在有了沼气池,家里既节省了做饭烧水的煤炭和天然气,周边环境也舒爽多了!”城中街道办事处范河村村民范建安说:“过去稻草烂在路边,或者被点火就地焚烧,现在实行秸秆还田,一亩田年可节约成本80块钱哩!”
据悉,从2006年起,城中街道办事处就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发展之中,以点带面,由村干部带头示范建设沼气池、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实行“改厨、改厕、改圈”工程,截至目前,仅保丰村就有100多位农户建立了高标准的沼气池,目前均已投入使用.
“我们定期打扫卫生,村里干净了,大家出门‘遛湾’也顺心了;像我们家一样,50多户村民还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冰箱、空调、数字电视,如今的日子啊,和城里简直一个样.”该处肖湾村的村民张红亮说起村里的变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创新农村社区化服务管理体系,是改变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被“边缘化”的长久之策.近年来,城中街道办事处以开展农村文化中心户为依托,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掀起新一轮农村文化、政策、信息学习热潮.为丰富村民业余精神文化生活,该办事处所辖5个村都建有村级文体活动中心.仅保丰村就投资近10万元,建设起一个拥有1个篮球场、2个乒乓球台、1个图书阅览室的村级文体活动中心.
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该办事处还积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国光、碾屋两村在发展精细蔬菜的同时,还扎实推进禽畜养殖小区建设.大力采取“养殖协会+农户”的养殖经营模式,扩大养殖规模.同时搞好配套技术服务,不断壮大保丰10万只鸡鸭养殖板块.今年上半年,该养殖小区实现产值300万元.
为了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够实现有效转移,城中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不断搜集并在第一时间向农民群众提供用工信息,承接劳务订单,并掏钱让农民接受相关技术培训.仅今年头7个月,该办事处就依托10多个培训学校和专业机构,培训农村青年1000多人次,其中有300多人顺利实现转岗创业,200多人在江浙、沿海一带找到理想的劳动岗位.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