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泉边党旗红
|
应城网 2012-10-4 |
|
|
|
|
|
汤池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纪实
记者彭莹羿 晚报记者刘勇
“这边是一个标准篮球场,对面是一个综合健身广场.这是即将完工的公益街道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今年,应城市汤池镇新建了8个和改扩建了2个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9月10日上午,在该镇陶贾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现场,汤池镇党委组织委员陈进军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以温泉闻名的汤池镇,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创新思路,用制度凝聚力量
“以前到村委会办个事,经常遇到‘铁将军’,不晓得多麻烦.现在好了,村里施行了‘开门工程’,只要是上班时间,随时都有人,很方便.”谈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汤池镇方集村的不少村民感触颇多.而这一切,都源于该镇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思路的创新.
今年以来,该镇先后与机关党员干部及村两委班子成员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和岗位考核责任书,将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责任化管理,量化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述职、打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标准.
思路的创新,制度的建立,不仅改变了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许.“村两委班子成员就是一个村里的‘家长’,‘家长们’带头做实事,群众们自然就会拥护,村子也就有了家的凝聚力,不会是一盘散沙.”
固本筑基,打造学习型党组织
为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上新台阶,汤池镇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培训,努力打造一支讲政治、讲执行、守纪律的党员干部队伍,使该镇的基层党建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去年12月23日,在完成18个村的换届工作后,汤池镇第一时间组织所有村的主职干部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党建、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及如何进一步开展工作等方面.作为基层组织的带头人,通过培训学习,不仅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接受了思想整治和作风教育,也进一步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通过学习,不仅对国家政策了解得更透彻,同时也是对自身党性的一种提升.而学习好的经验、做法,还可以运用到工作中去.镇里举办的这些培训活动,不仅紧贴实际,还很实用,让我们这些村干部受益匪浅.”孙段村支书鲁会新这样对记者说.
选贤任能,激活一池春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汤池镇党委针对该镇每个村的实际情况,选贤任能,将村里的“致富能手”、有能力、有热情的基层党员培养成各村的“当家人”,并加大帮扶力度.此举,不仅让村里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也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赞许.
作为汤池镇三个“三类村”之一,方集村在该镇每次综合评比排名都靠后,是该镇名副其实的“后进村”.与方集村相比,打榨村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几个村的班子成员战斗力不强,导致老百姓满意度不高.”针对这一现状,该镇党委针对村里的实际情况,于去年底更换了两个村的班子成员.今年年过四旬的马守亮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临危受命的.作为方集村的甲鱼养殖大户,马守亮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上任后,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迅速凝聚战斗力.今年该村修了3口当家塘,1座机泵站,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的农业灌溉需要.同时,马守亮还发挥特长,带领村民养殖甲鱼,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与马守亮一样,也是去年年底当选为村支书的曾红华被村民们誉为“五机书记”.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曾红华也是汤池镇农业机械合作社的负责人.如今他家里有一台插秧机、一台耕整机、一台拖拉机、一台收割机和一台大型喷雾机.自上任村支书一职以来,在曾红华的带领下,该村村民纷纷购买农业机械,不仅满足了自家农作的需求,还为汤池镇甚至应城市的广大种粮大户提供服务.今年,有着“应城农机第一村”美誉的打榨村和方集村有望脱掉“三类村”的帽子,大踏步迈进“一类村”的行列.
汤池镇还对18个村进行了摸底调查“亮家底”,分类定级争优秀.如今,先进党组织有了压力,不再沾沾自喜;一般党组织有了活力,不再安于现状;后进党组织有了动力,不再固步自封……党的“神经末梢”犹如注入了一股股新鲜血液,迸发出蓬勃生机,基础层层夯实.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