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着力构筑“跨越赶超”高地 |
孝感日报 2012-10-19 |
|
|
|
|
|
——应城市打造“中国最佳养生休闲城市”暨“金秋十月经洽会”品牌报道之二
■记者蒋润涛 通讯员郑毅 特约记者丁艳红 胡珍明
丰收时节,秋意渐浓;蒲城大地,好戏连台.
总投资15.7亿元的新都扩能项目本月即将竣工投产,总投资60亿元的华能热电联产项目也将开工;中节能光伏项目已获省发改委项目核准,进入实际操作……借助“金秋十月经贸洽谈会”举办东风,应城又掀起招商引资的热潮,带来项目建设的热浪.
今年,应城市围绕做大做实做强东部循环经济区、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西部旅游经济区“三大板块”,加快建设全国盐化产业基地、华中能源储备中转基地、全省一流温泉旅游度假基地“三大基地”,坚持把招商引进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发展的“第一抓手”,竭力打造吸引外资的“洼地”、企业快速发展的“高地”,激情演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传奇.
理念先进 思路给力
9月23日,应城市委书记、市长带队,奔赴各镇、办事处和市经济开发区开展第三季度项目巡回检查.通过看项目、比实绩、找差距,再次掀起你追我赶上项目、争先进位促发展的项目建设热潮.
集中时间和力量打规模性“战役”,成为应城招商引资工作的一大特点.从7月12日起,应城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为期半年的大干快上擂项目行动.通过工作倒逼机制,每月通报重大招商项目进展情况,不断强化招商工作责任.
在全市招商引资上项目的浓厚氛围中,应城市四大班子领导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宣传推介应城优势资源,主动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带头示范抓招商引资工作,带头走在了招商引资的第一线.应城市委书记徐长水、市长肖红梅率应城党政代表团赴宜昌稻花香集团,洽谈应城稻花香产业园开工事宜.通过联系接洽,稻花香应城产业园项目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动工.
各有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招大商,招好项目,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同时,各镇处选派优秀干部充实到招商一线,增强了招商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各责任单位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列入工作的重中之重.
围绕长三角、珠三角和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应城市依托招商窗口和招商代理等平台,广泛捕捉信息,为投资商在应城发展寻找商机.鼓励广大市民和在外务工、创业、办产业的人员充分利用亲情友情乡情,多渠道收集招商引资信息,介绍投资商,为当地的招商引资献计献策,并对招商引资中介个人进行重奖,激发市民参与招商引资的热情,形成了全市上下、市内市外找客商、引项目、谋招商的良好氛围.
决策者开明的思想、先进的理念,拓出了应城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天地.今年1-9月,应城市引进内资64.64亿元,利用外资3794万美元.头8个月,应城施工项目47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24个,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59个,过亿元项目2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1亿元,同比增长34.1%.
优势招商 招大引强
8月16日,位于长江埠办事处的湖北卓熙化工公司氟化石墨项目投产.卓熙公司是全省氟化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大基地建设计划的主要实施企业之一,它的投产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现订单纷飞而来.
通过最大限度地增加招商引资的“变量”,来提升经济发展的“总量”,是当前应城实现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应城市依托本地优势产业和丰富资源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盐业化工和精细化工是应城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也是全省67家重点扶持产业集群之一.应城先后引进新都化工、久大制盐等企业落户,延长加粗产业链条,打造全国最大的盐化工产业基地.长江赛孚工业园是科技部确立的“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基地”核心区,围绕有机硅、有机氟、医药中间体、酚醛树脂、电镀中间体等系列产品相关的配套项目,园区积极承接武汉化工产业转移,目前有56家企业落户园区.
应城岩盐储量大、品位高,依托岩盐资源,培育调味品产业,成功引进王守义十三香投资2亿元建设调味品生产包装工业园,年产麻辣鲜调料和香辛料各5万吨,产值过10亿元.目前应城市加紧与李锦记、太太乐、老干妈等企业联系,着力引进知名调味品企业,逐步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味谷”.
同时,应城是全国最大的优质籼糯稻生产县(市).今年4月,中国民企500强湖北稻花香集团投资5亿元在应城开发区工业园建设年产2万吨白酒生产线.
突出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抓招商.依托温泉资源,成功引进汤池温泉公司投资15亿元启动二期开发;依托废旧膏矿隧洞和周边山水资源,成功引进广东振鹏集团投入80亿元、首期投入10亿元建设应城国家矿山公园,带动了伍家山、烧香台、渔子河等旅游资源的相继开发,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依托石膏原料,引进日本“3S”、上海三达科技等大型加工企业,与本土膏业公司合作,开展石膏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创优环境 招商安商
舒适的环境是企业落户、发展壮大的前提条件.为此,应城市按照硬环境打造比较优势、软环境打造绝对优势的理念,着力优化要素配置,简化创业环节,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立竿见影.
让投资者留得住、扎下根,把项目做大做强.为此,应城市坚定不移地加强东城工业园、赛孚工业园、盐化工业园、民营经济园等四大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关联企业集中集约发展.
应城市开发区围绕“工业新园、城市新区”的定位,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建设园区“七通一平”、“九通一平”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先后投资建设了“三纵九横”道路、220千伏智能变电站、中小企业孵化中心、第二污水厂、10万吨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硬件的改善,为招商引进及项目工作奠定了坚实平台;通过土地置换、提前申报等方法,增加工业土地储备,极大地提升了全市招商引进的承载功能.乐华厨卫、美克沃德木制品、荣邦达科技、泱盛生物科技等16个大项目相继签约应城开发区.目前园区形成“厨卫家电、盐化工业、食品医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纺织服装”六大产业集群,年新增税收过亿元.
为优化发展环境,应城市还全面开展 “三集中三到位”、“四减”等活动,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3项,减少行政审批环节83个,减少审批时限265个工作日,取消收费项目19个;落实重大项目全程帮办、“隔离墙”、“宁静工作日”、涉企处罚备案听证等制度,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国字号荣誉——“中国温泉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最佳养生休闲城市”等多项称号花落应城,这些靓丽的名片,更增加了应城作为客商投资目的地的魅力,对吸引客商产生了强大的磁力.有客商感言:“应城处处是重商、安商、亲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市领导对待客商真诚负责,有关部门服务水平高.同时应城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商机无限,是投资兴业的好地方.”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