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把生命融入导弹事业--战友眼中的杨业功 |
新华社 2005-7-29 |
|
|
|
|
|
“杨业功是累死的。为导弹事业而生,为导弹事业而死,他的一生都融入了祖国的导弹事业。”部队官兵忆起老首长,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杨业功的老战友、现任基地司令员刘际琛少将回忆说,42年前,杨业功入伍后与导弹部队结缘。从那时起,军人的职责便像血液一样融入他的生命。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央军委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后,杨业功担负起筹建我军历史上第一支新型导弹部队的重任。 那个时候,没有阵地、缺少装备、人才不足,全新的部队、全新的装备需要全新的建设思路、训练模式……杨业功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基地原副政治委员迟志江回忆———没日没夜地操劳,杨业功瘦了、黑了。但他带领部队实现了“没有武器能训练,有了武器能打仗”的目标。部队筹建当年,杨业功就很快掌握了新型导弹各个专业的指挥技能,并带领部队成功发射了二炮历史上第一枚新型导弹。
曾在杨业功手下当过旅长的某基地副参谋长谢家宾回忆———杨业功是部队有名的“专业通”、“阵地通”,各种型号导弹武器系统的原理他都能一一道来,经过他脚板踏过的阵地都能熟记于心,就连位置方向都能准确无误地说出。2003年8月,他到某旅检查工作,旅里经过精心准备,用多媒体课件向他汇报阵地部署情况。就在解说员兴致勃勃地讲解时,杨业功突然打了个“岔”,指着一个标注在路北的阵地说:“这个阵地的位置标错了,应该在路南。”拿出原始资料一查,果真如此。杨业功严肃地说:“如果是打仗,这种疏忽是致命的!”
在杨业功心中,战场无小事。他总是把问题想得复杂一些,结果想得坏一些,不留下一个死角,不放过一处隐患。
“他热爱导弹事业。这份感情,渗透到他的骨子里,延续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基地政治委员杨立顺少将这样评价自己的老战友,杨业功用生命实践了他入党时写下的誓言———“我保证,任何时候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党的利益,勤勤恳恳,老老实实,艰苦奋斗,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以至生命。”
(据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