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应城:扎实推动三类村转化升级 |
应城网 2012-10-28 |
|
|
|
|
|
应城网10月27日讯:应城市针对三类村普遍存在的“穷、乱、软、散”等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发展经济、维护稳定、配强班子、完善制度等方面加以对症施治,有效破解三类村整顿转化难题,扎实推动54个三类村全部转化升级.
发展经济治“穷”
针对“穷”村抓发展.为让“穷”村变“富”,应城市探索了抓政策资金倾斜、抓对口帮扶、抓产业发展等多种有效途径.城北办事处肖廖村地理位置偏僻,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该村重点采取四项措施发展村级经济.一是调整结构抓发展.合理利用山坡地,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集中发展规模种养殖业,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今年,建成200亩林果种植基地,按“ 153”养殖模式兴建两家大型养鸡场,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二是服务矿区促发展.利用金龙膏矿在村附近的有利条件,就地转移劳动力,发展打工经济、运输经济.今年,全村有300多人到膏矿务工,有5家农户买了运输车,专为膏矿服务跑运输,通过矿区服务经济每年可为村民人平增收1500元.三是盘活资源求发展.利用丰富的“四荒”资源,以资产土地入股的形式集体打包租赁给种养殖大户,所有收益按比例分成,每年可为肖廖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四是借助外力助发展.今年,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多方筹资15万元,新建140多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解决了无办公服务场所的问题.积极争取市委办公室、市农发办支持,投资5万元兴建机泵站一座,解决了群众抗旱难问题.争取市交通局支持,修建通村公路2.5公里,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化解矛盾治“乱”
针对“乱”村保稳定.应城市安排78名市、镇领导带队,抽调政法、信访精干力量深入54个三类村,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139件.田店镇汪凡村因完善土地二轮延包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农户因耕地纠纷越级上访问题十分突出.在今年的三类村整改转化工作中,田店镇成立了由镇党委副书记戴映波牵头负责,从财办、经管站、民政办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从8月中旬开始,利用GPS定位系统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测量踏勘,摸清了耕地底数.在此基础上,先后三次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对已经确权确地的田块予以明确,对未确权的土地拿出由村统一分配,对人均不足一亩地的农户予以补足,对 2005年耕种土地比1997年少的补足差额部分,并在公开栏对分配调整方案和确权确地情况进行了为期7天的公示,逐家逐户上门签字认可.通过广泛发动党员和群众和专班耐心细致的思想解释工作,汪凡村土地纠纷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使久拖不决的老上访问题迎刃而解.
配强班子治“软”
针对“软”村强班子.应城市通过“派、选、育”选优配强村级班子,让村党支部成为带领群众快跑发展的“领头雁”.汤池镇公益街道村原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村内管理一直比较混乱.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让镇纪委副书记、人武副部长陶群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入村伊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村级班子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他积极联系帮扶单位,争取上级单位项目资金,多方筹措资金近40万元,建成集农家书屋、农资超市、多功能活动室、服务大厅和文体活动广场于一体的多功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争取市卫生局投资30多万元,对村级卫生室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投资15万元的街道南街、北街下水道、垃圾池工程和投资8万多元的当家塘堰改造工程,也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通过市农业局能源办立项,投资20万元建成太阳能路灯项目,照亮了村级道路,极大地方便了晚上群众出行.通过几件实事工程的实施,让群众从三类村整顿转化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实惠,一致认为新班子是为民办实事的好班子,由此在村内树立了威信,站稳了脚跟.为改善村级经济,陶群同志带领班子成员客观分析村情,理清发展思路,利用紧邻国家4A级汤池温泉景区的优势,发展旅游经济.目前招商引进总投资200多万元的公益街道农庄项目已成功签约并破土动工,预计年底可开园迎宾.
完善制度治“散”
针对“散”村建制度.应城市从“钱、人、事”三方面入手,建立、规范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54个,健全监督管理制度36条,最终解决问题158个.杨河镇聂程村换届后,存在工作、学习制度不健全,个别工作落实不到位,战斗力不强的情况.在市、镇两级指导下,从完善制度入手,帮助制定了村级工作制度、村干部工作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坚持制度上墙,将民主议事制度中的“五议五公开”、村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进行规范公开,确保村级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各项制度能够有效落实.村两委班子成员坚持为民办实事,今年多渠道筹措资金40万元,新建占地面积320平方米的高标准“五务合一”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了让村民喝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中挤出8万元,对本村130户实施了自来水入户安装,与聂程新村配套建设的500米下水道也相继建成.
截至目前,应城市54个三类村共争取和筹措各类资金820万元,为村民办理各类实事90多件,新建和改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36个,开挖塘堰38口,清淤硬化渠道8.6公里,修建村组公路26.5公里,新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72个,党员群众满意率普遍都在80%以上.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