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雪绒城”里獭兔俏 皮肉血液全是宝 |
孝感日报 2012-11-1 |
|
|
|
|
|
“雪绒城”里獭兔俏 皮肉血液全是宝
——孝感市农业科技创新探访
记者黄亚华 沈惠东 张俐俐
对于养兔,应城人并不陌生,在陈河、义和一带,人们都有养兔的历史.但对于养獭兔,他们却有些望而却步.在他们眼里,獭兔是不能与一般兔子同日而语的.
作为“兔中之王”, 獭兔全身都是宝.它的皮毛酷似水獭,是皮革服装制作中“貂毛”的替代品;它的肉具有高蛋白、高磷脂、低胆固醇等特点,是不可多得的营养佳品;它的血液是萃取人血蛋白和胰岛素的前端原料,可与黄金等价.
“从投资角度看,养殖獭兔产业链长,每个环节都有赢利模式.”因为看好獭兔养殖的前景,2008年,应城义和人柳峰映首次将“獭兔养殖”的概念带回家乡,注册成立了湖北雪绒城有限公司.
2009年,柳峰映从湖南购进1000只种兔,花万元高薪聘请两位湖南师傅,并网罗六七名附近村民,开始在陈河镇一废弃的粮站“试水”养殖.
“因为不懂技术,请来的师傅又不认真带队伍、教技术,所以走了很多弯路.”柳峰映总结说,“试水”过程中,发生了“三次事故”.
2009年8月份,到了兔子生产期,柳峰映和工人们欣喜地迎接着一只只粉红幼崽的降生.可欣喜劲还没过,不到半个月,生下的幼崽一只接一只地死去.火急火燎的柳峰映问专家、查资料、找原因,才发现是母兔孕前的程序未过关,怀孕期的控料未做好.
挨了教训,学了经验,柳峰映又和工人们重拾干劲.到11月份,幼兔长到一两斤,粉红的耳朵,黑亮的眼睛,雪白的茸毛,煞是可爱.可是好景不长,一次球虫病的暴发,让这些可爱的幼兔存活率不到20%.
“球虫病是獭兔养殖过程中最常见而且危害严重的一种原虫病,多在温暖多雨季节流行,尤其是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拥挤、潮湿的兔舍最易发病.”找到原因后,柳峰映咬紧牙关,精心侍弄着那些劫后余生的幼崽.
控料、保温、清洁……经过一个冬天的精心饲养,一只只幼兔已长到4斤多重,眼看就要“成年”,成功在望了.2010年3月,又一起事故,让柳峰映与工人们措手不及——只是一顿饭的工夫,兔舍里79只已长到4斤多重的兔子全部死光.
“那次事故,不啻于一场浩劫!连养殖场的工人想起来都后怕,因为从上年8月到次年3月,600多只刚出生的、长到半大不小的、已经长大的獭兔相继死去,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停地‘死兔子’.”柳峰映苦笑不已.
这时,应城市有关部门将“三资一扶”人才、长江大学动物科学系毕业生付书杰送到了柳峰映身边,帮忙查找问题,分析原因.
“既然别人能做好,我一定也能做好!”痛定思痛,柳峰映认为,孕前的控料、球虫病的暴发、标准的防疫过程,这些都是在獭兔养殖过程中绕都绕不过的槛.
付书杰来后,与应城市畜牧局技术推广站部长王建徽一起,整天与獭兔“混”在一起,编印出《獭兔养殖技术手册》,将獭兔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关键性技术悉数列出.
从此以后,“雪绒城”的獭兔便一路顺利生产、生长、分娩.9月中旬,记者在“雪绒城”种兔养殖基地看到,3000平方米的养殖厂房内,排水沟、獭兔笼呈井字架构,隔热网、换气扇一应俱全,供水系统实现全自动,一只只毛茸茸、白花花的獭兔或觅食,或嬉戏,或迷离打盹……让人禁不住伸出手去摸一摸.
因为獭兔的繁殖,当地的玉米、大豆、高粱、糠壳成了紧俏品,田里的玉米秆、地里的红薯藤、田埂上的青草,也由废弃物成为勤劳农户增收的“卖点”,“雪绒城”獭兔开始在当地产生轰动效应.
2010年底,柳峰映顺势在陈河、义和两镇发起成立了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户+基地”及“五提供一回收”(统一提供种兔、笼具、饲料、药品、技术、回收商品兔)的运营模式,扩大獭兔养殖规模.截至目前,应城市已发展獭兔养殖户112户,存栏10万余只.“雪绒城”獭兔不仅在应城“出了名”,柳峰映还通过创办网站,让它辐射到咸宁、天门、武汉、十堰等周边地区.“去年全市出笼商品獭兔30万只,估计今年可达到50万只.”柳峰映说.
规模上去了,柳峰映便将产业链如期延伸:与咸宁智慧鸟生物科技公司达成兔肉深加工项目的协议;与浙江桐乡市南泰皮革有限公司达成揉制30万张兔皮的项目协议……“雪绒城”獭兔开始响俏四方!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