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风范堪称廉——应城人追忆杨业功 |
长江日报 2005-8-8 |
|
|
|
|
|
通讯员孙润华 郑毅 记者佘晖
7月下旬,中央各大媒体以巨大篇幅报道了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少将的事迹。杨业功是应城人,1963年入伍后,他清正廉洁,人格高尚,为我军第一支新型导弹部队的组建与成长奉献了毕生精力,2004年7月2日因病去世,终年59岁。
近日,应城一些乡亲在追忆杨业功时,透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
还乡何须衣锦
杨业功的父母长期在应城老家生活,他经常回来探望。他每次都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不要给地方增添麻烦”。
2001年春节期间,杨业功和夫人又回到了应城,自己登记入住应城宾馆。由于春节期间客人稀少,宾馆一不开火,二无热水,三无暖气。一名宾馆服务员偶然从登记本上发现住客是一位将军,便打电话通知市里的领导,市里的领导赶到宾馆,感到很过意不去,随即通知宾馆准备暖气、热水,杨业功马上拦住说“大家都好不容易休息几天,不要管我们,这样很好”。
2003年2月,杨业功回乡料理父亲的丧事。返回部队之前,让随行人员回应城宾馆结清食宿费用,接待人员说:“市里主要领导已讲了,杨将军很少回家乡,这次由市里接待,您就不用管了”,杨业功说:“那不行,我是回来为父亲办丧事,这笔钱不能让公家出。”坚持付清了宾馆费用。
真个铁面无私
2002年下半年,二炮在湖北招收新兵,亲朋好友都想让自己的子女参军、上军校或者提士官,他们还怂恿杨业功的父母和弟弟打电话说情。杨业功毫不“领情”,他告诉家人:“以后不要再为这样的事打电话来,这样的事找我也没用……”
杨业功有个内兄,家庭经济条件差,有一年,妻子避开杨业功帮助内侄儿当上了兵。杨业功过了很久才知道此事,他狠狠地批评了妻子。内侄儿服役期满后,杨业功坚持让内侄儿复员回家,内兄嫂因此好长时间还对他一肚子意见。
杨业功有两位姑妈的孩子在应城做临时工,她们曾多次要杨业功向应城市领导帮助转正,杨业功始终没有应允。
本色是书生
杨业功被人称为“儒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特别喜爱写诗填词。他曾将唐人刘锡禹的《陋室铭》重新填词为:“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可以下基层,察实情。无虚假之乱耳,无独断之劳形,兰考焦裕禄,西藏孔繁森,群众云:‘奉献精神’。”并写成条幅以为自励。
2003年下半年,应城一中举行新校舍落成暨建校75周年庆典,学校分别给各届校友发出邀请函。很多校友回到母校,都是掏出单位的支票本,大笔一挥,捐出一笔款子。而杨业功则是为一中亲笔题写了一幅“为人师表”的贺词,并从自己的银行积蓄中取出1万元,委托妹妹在校庆之日交给校长。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