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多措并举实现粮食生产“六连增” |
应城网 2012-12-17 |
|
|
|
|
|
应城网12月16日讯:笔者近日从市农业部门获悉,尽管今年以来,我市粮食生产经受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和稻飞虱等病虫威胁,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地各部门(单位)的不懈努力下,狠抓各项增产增收措施的落实,粮食生产仍呈稳定发展的态势.经国家统计部门确认,2012年我市粮食总产35.07万吨,比上年增产0.76万吨、同比增2.2%;粮食生产实现了从2007年以来的连续六年增加.
落实惠农政策.今年我市共兑付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8336万元,惠及农户8.39万户,以二轮延包面积52.35万亩计算,每亩补贴资金达159.24元;国家继续提高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中晚籼稻、小麦提价幅度分别为17.6%、16.8%和9.6%;从而增强了农民收益预期,促进了粮食面积稳步增加.今年我市粮食总播种面积为85.22万亩,比上年扩大了1.42万亩.
推广五大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实行品种主导制,重点推广了郑麦9023、鄂早18、扬两优6号、金优928等高产优质品种,确保全市粮食作物优良品种使用率达98%以上;实行轻简化栽培,大力推广水稻翻(免)耕直播、机械插秧、软盘抛栽,小麦棉田套播、机械播种等轻简化技术,轻简栽培技术应用面积达到25万亩;应用测土配方肥,在陈河、杨河、杨岭分别建成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率先在陈河、黄滩两个乡镇实行了测土施肥整乡镇推进,确保全市测土配方肥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面积达65万亩以上;进行化学调控,重点推广了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和水稻上全面应用多效唑调控技术,应用面积达32万亩,促进了作物均衡生长,增加有效分蘖,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开展病虫综合防治,采取包保责任到人、宣传发动到户、虫情测报到点、技术处置到药、防控药水到田、检查督办到组等措施,狠抓了以水稻第三代稻飞虱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全市水稻综合防治面积超过60万亩次.
推进高产创建.我市完成了7大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即杨河镇整建制整镇推进双季稻高产创建,杨岭镇、田店镇和陈河镇3个中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天鹅镇、义和镇2个小麦成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城北办事处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共涉及7个镇处79村16160户,总面积达95610亩,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这7个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均完成预期产量目标,全部通过高产创建专家组验收,取到了较好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土地流转.我市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开展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流转农村土地14.31万亩、占我市二轮延包耕地面积的27.4%,共涌现出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种田大户487户,经营面积5.39万亩.
提升农机化水平.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各类农机具3万多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0.3万千瓦,今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机插)、收三大环节农机化综合水平达63%,粮食生产机械作业水平大幅提升.
加大资金投入.前三季度,全市农业战线组织实施农业项目32个,其中,续建项目10个,新开工项目22个,项目计划投资1.53亿元,已完成投资0.71亿元,预计到年底,将完成投资1.3亿元.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杨文献)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