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街办“三区”建设激活社会经济发展观察 |
应城网 2012-12-18 |
|
|
|
|
|
磁石效应
——城北街办“三区”建设激活社会经济发展观察
应城网12月17日讯(记者丁艳红 陶茂 通讯员曾艳瑛):整洁干净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别墅群,各具特色的餐饮休闲园,近日,记者来到应城城北办事处白杨村,处处感受到和谐宜人的新农村景象.这,仅仅是该办事处众多新景中的一处.
近年来,地处应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城北办事处坚持解放思想,依据自身特点,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全力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社区,强力打造工业经济产业区,强势推进西部休闲旅游区.“三区”如磁石一般引来大批客商、住户和游客,成为投资兴业的洼地.
民生优先: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这里的住房又便宜环境又好,而且很安静,设施跟城里没什么两样,我现在也成‘城里’人了!”12月3日,在外打工多年的应城市田店镇陈砦村村民李同发,选择了安家城北办事处倒口社区,因为这里的环境好,距离他们夫妻俩在城里打工的地方近,没有必要花更多的钱在城里买房.
住房首选城北.李同发的选择得益于城北近年来推行的城乡一体化.按照“规划超前,分步实施,逐年到位,梯度推进”的发展思路,按照配套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建设、农产品市场建设、社区功能建设的目标,该办事处选取白杨村、季墩村、西十村作为增减挂钩项目试点区,整村整片推进村民集并,提升“一个中心”(即城北老街区为中心)、“三线”(即烟应线、汤八线、汉宜线)、“三点”(烟应线上的白杨村,汤八线上的季墩村、西十村,汉宜线上的赵畈村)建设规模,加快以白杨村为主的城镇新社区、以季墩村、西十村为主的农村新社区建设步伐.
依照“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多元、设施现代、管理规范”的城镇化建设理念,城北高位推进老街区开发改造工作.筹措资金350万元,分两期对老街区进行综合改造,建成街区下水道2公里,街区绿化岛1.5公里,铺设路缘石1.5公里,安装路灯50盏.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汉宜路白杨段道路硬化黑化以及人行道的建设与美化工程;
完成白杨、赵畈、长堰、季墩等村公路旁约5公里的下水道改造工程;投资30万元,完成了汉宜公路两侧1500米的绿化岛建设,投资70万元分别在汉宜公路、随应公路安装路灯106盏.全处新建垃圾池20多个,聘请保洁员19名,逐步建立起长效保洁机制.目前,该处逐步形成了以“三线二点”(即汉宜线、烟应线、八汤线“三线”和白杨村、长堰村示范点“两点”)、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动力加速:壮大产业聚集区
城北石膏资源丰富,素有“膏都之都”的美誉.石膏产业一直以来都是该处的支柱产业,在全处17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9家企业以石膏开采和石膏加工生产为主.
今年,城北按照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建设大企业、打造大品牌的要求,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锻造石膏工业“引擎”,大力开展石膏资源整合,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引进发展石膏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增强了主导产业的活力.
今年,该办事处坚决关停生产经营规模小、粉尘污染大的德昌石膏制品厂,搬迁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昌盛公司,并对生产工艺落后的玖久、鹏程两家石膏制品公司进行改造升级.投资800万元改进李咀矿业公司机械装卸设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能效益;投资300万元增加昌兴矿业公司安全设施;投资1000多万元更新银峰石膏制品公司设备和技术;投入600万元全面升级改造璞德公司石膏粉加工生产线;加快凯丰、玖久、宏基、三熊等膏粉加工企业产品更新升级,推动资源深加工.启动投资3000万元年产3万吨石膏纤维晶须项目、与日本“3S”公司合作投资的高强石膏粉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昌兴公司与上海三达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石膏深加工项目.
城北石膏企业航母正在起航.目前,全处4家矿山开采企业和20家石膏制品加工企业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了从资源型经济向集约型、科技型转变,城北有望建成全国知名的石膏建材基地.今年上半年,全处石膏产业已实现工业总产值2.93亿元,国税收入172万元,地税收入252万元.
转换思路:如诗美景入画来
“先在城北农家乐吃饭、观种植园、钓鱼,晚上再去汤池泡澡,这是我向朋友推荐的首选.”11月28日,正在城北雅园吃饭的武汉游客韩冬芝说.
然而就在两年前,城北是不可能留住韩冬芝这样一个“过客”的.同时把持着应城西、北两个大门的城北,以往一直过着单一种粮的小日子,却无法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随着应城西部旅游经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为城北做活旅游文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城北转换思路发展旅游,规划了“一街两园三庄四景”.
背靠城区,西接汤池,城北发挥旅游区位优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做活旅游文章.该处强力推进总投资80亿元的应城国家矿山公园文化广场、游客接待中心、温泉度假区、膏盐博物馆、园区道路等主体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开园迎宾.加快推进五龙寺宗教文化园建设,打造佛教朝拜和旅游胜地;促使雅园、五龙山庄、北冰洋度假村、华雄园艺、武汉园艺、白杨居民新区、红旗人民公社旧址、周恩来纪念馆等多景点形成景观品牌效应.
该处还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点,大力发展“农家乐”、地质观光、户外运动、影视娱乐等旅游产品,加快白杨美食农家乐一条街建设步伐,努力打造特色鲜明、服务一流的商贸美食文化新景区.通过旅游互补、错位发展,全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休闲旅游基地.
截至目前,全处接待游客5.9万人次,创旅游收入630万元.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