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汤池训练班:抗日干部的摇篮 |
湖北电视台 2005-8-25 |
|
|
|
|
|
火凤网(湖北新闻联播)
记者 伍 涛 :我现在是在应城市汤池的训练班的旧址,这个训练班是1937年月12月开办的,它先后培养了600多名抗日军政干部,现在我们可以从这幅图上可以看出,当时的干部被广泛地分布在湖北和河南的抗日前线。 "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推动下,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12月,经周恩来、董必武指示,中共湖北省委工委派陶铸来到应城汤池,创办了训练班。训练班坚持政治教育和军事技术并重的办学方针,吸收了大批爱国志士前来学习。 1939年,陶铸又以训练班学员为骨干,在鄂中创建了第一支拥有千余人的抗日武装--应城抗日游击队。今年82岁的张元全当年是应城抗日游击队的一名战士,今天回忆起自己1942年在汉川黄家潭和日军的战斗时,仍然十分激动。
原应城抗日游击队老战士 张元全 :"我们先放一个排,迷惑敌人,那是1942年的上半年的4、 5月份,拂晓开始进攻,先派便衣冲进去把哨兵干掉,后来大部队冲进去把敌人消灭后,把马匹也带走,最后我们退出来了. " 在几年的抗日战斗中,应城抗日游击队驰骋应城、京山、天门等十多个县,历经数十次战役,多次粉碎敌人的"扫荡"和"围剿",并向新四军输送了四个整团共四千人的队伍。
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干部 熊廷华 :"汤池训练班是鄂中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发源地,是整个中原地区发动敌后抗战的三大战略支地点之一。 "
汤池训练班被誉为抗日干部的摇篮,训练班的教员大多数由共产党员干部担任。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汤池训练班先后培训了600多名抗日干部,他们以农村合作指导员的合法身份分赴鄂豫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由训练班培养出来的共产党员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现在已经退休的干部金正纯在1943年的时候,就是汤池训练班第二期学员李必超和胡旋的学生,两位老师当年教只有十岁的金正纯学习语文和音乐。
应城市退休干部 金正纯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老师教我们(唱)以后,我们(记住了)抗日战争,很久以后(还记得),(因为)我们对共产党从小时候的印象就很深了。 "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