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建成全国最大籼型糯稻生产基地 |
应城网 2012-12-30 |
|
|
|
|
|
应城网——湖北日报12月28日讯(记者 杨敬文 丁艳红 陶茂 胡珍明):素有“膏都盐海”之誉的应城,还有一项鲜为人知的全国第一我国最大的籼型糯稻生产基地.
应城人为此自豪:五粮液、茅台、稻花香、沱牌、绍兴黄酒、绍兴女儿红……其生产原料,都有应城糯稻.
数据显示,应城糯稻今年种植面积35万亩,总产量16万多吨,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武斌洲说:“商品率高,市场份额大,应城把握着全国籼型糯米市场的话语权.”
规模化带来的效益
“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难以形成大气候.只有规模化,才能带来最大效益化.”这是应城市委、市政府总结经验和论证市场后形成的共识.
于是,瞄准市场抓调整,按照区域化布局、保优化栽培、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加工、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促糯稻增产、农民增收.
至今,实现了“三级跳”:1994年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1999年突破8.2万亩;今年发展到35万亩,糯稻种植面积已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60%.
说起种糯稻,彭畈村农民彭俊刚脸上乐开了花:“今年种了30亩香丰糯1号,比别的农民种其他品种要多增收2万多元.”
糯稻规模种植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每公斤均价3.1元,总产值4.98亿元,全市农民因种植糯稻人均增收300元,占增收额的近1/4.
商品率形成的气候
应城人打造全国第一糯稻品牌,靠面积广、产量大,更靠3个“高”字.
信誉度高.质地匀、色泽亮、白度高、粒型美、糯性强、口感好.
商品率高.籼型糯稻商品率达到80%以上.
出酒率高.应城籼糯米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8%以上,是酿酒和食品加工的优质原料.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詹水华说:“其中出酒率高达51%,比其他品种高出4个百分点.”
统计数据显示,应城糯稻订单生产超过85%,成为农民种植业增收的主渠道.
新形势呼唤强品牌
虽说糯稻决定全国市场话语权,但应城决策者仍有清醒的认识.“产业链未形成,品牌不优;栽培技术单一,产量不稳;主导品种不多,开发不够”,面对糯稻大丰收,市委书记徐长水提出,必须解决发展糯稻产业的3个薄弱点,“要从量的井喷转到质的提升,打造好第一品牌.”
如何做大更做强?“进一步优化品牌”,应城市农业局副局长熊华闲暇时常去汇源街转转.这条街上分布着十几户专做糯米食品的商户.“打算向市政府建议,将汇源街打造成为应城糯食一条街,开发糯食品牌,向外推介应城糯食文化.”
应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毅也向市人大常委会建言:“应城丰江、豪丰、瑞琪等粮食加工企业多达30余家.应该加强企业整合力度,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把应城糯稻做大更做强.”“必须花大力解决好品种多、乱、杂的问题.”市高级农艺师詹水华经过调研后如是说.
决策者的认识和思考者的建言,如今正化为行动.
为提升品质,应城建立了全国首个籼型糯稻研发基地湖北省优质水稻研究开发中心专用糯稻研发基地,市里全力支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应城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45家.为实现糯稻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应城市通过联合重组,以丰江、瑞琪、超禾、杨河、富水河等企业为骨干,组建5家糯稻联合加工集团.这批“龙头”按照生产标准、产品包装、糯米品牌、收购价格、销售价格“五统一”的经营模式,进一步壮大产销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应城还建立了全国首个糯米行业网,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糯米种植、收购、深加工、销售企业及消费者,提供糯米产品信息共享、糯米产品交易和在线支付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服务.目前,经该平台销售的糯米占全国总份额的40%.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