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有望建战略石油储备库 |
长江日报 2005-8-30 |
|
|
|
|
|
盐矿采后空洞穴 好作天然大油罐利用地下洞穴 应城有望建战略石油储备库汉网
(记者佘晖 通讯员郑毅) 应城和云梦一带的盐矿经过开采后留下的大量地下洞穴,有望成为容量巨大的“天然储油罐”,为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作出贡献。昨日,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负责人证实,云应盐矿区已与江苏金坛盐矿区、辽宁锦州花岗岩洞穴等地区一道,被列为国家石油地下储备项目的备选 基地。目前,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科院岩土力学研究所正在应城作进一步研究论证。
云应盐矿区面积约188平方公里,三分之二以上在应城境内,其余在云梦境内。这里的地下盐岩储量在全国排名第四位,盐层呈大凸镜体形,深度在地下300米-850米。半个世纪以来,这个盐矿区的多家盐厂采用注水抽卤的方法开采岩盐,现已形成一些巨大的空穴。以往,为了避免造成地面沉陷,当地都采取向洞内注水的办法维持压力。
将开采后的盐矿空穴作为“天然储油罐”储存石油,既经济又安全,在美国、德国已有先例。近年,我国石油战略储备问题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应城市敏锐地抓住这个机遇,去年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利用盐矿空穴建设石油储备库的申请,并请中科院岩土力学研究所和中国石油勘探研究院对云应盐矿区作了“预可研报告”。
记者昨日采访了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负责这项工作的杨春和研究员,据他介绍,该研究所通过实地勘察认为,云应盐矿区具备能源储备的基本条件。这里盐岩矿层上部为硬石膏岩,下部为泥质钙芒硝盐,有良好的防渗透性能,地质结构稳定,可以防止石油的渗漏和上窜,中国石油勘探院专家也认为,这里具备了储油必需的良好地层结构。
据介绍,未来这里的盐矿将继续开采,每年新增的洞穴溶腔,按理论计算可储油270万立方米。从外部条件来看,云应盐矿区所处的长江中游,地理和经济地位重要;正在建设中的仪征-武汉-长岭输油管道经过其侧,周围有武汉石化、荆门炼油等大型石化企业,原油加工能力较强,是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的理想地点。
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协助应城市积极开展申报工作,力争云应盐矿区早日列为国家石油地下储备库。
链接
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
战略石油储备是一个国家为了应付地震、战争等突发事件而采取的措施。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普遍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目前美国和欧盟国家一般都储存有保证国内使用120-140天的石油储备。
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1.2亿吨,进口成品油3788万吨,目前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经超过40%%,并且还在不断提高中。预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60%%以上。
我国上世纪90年代明确提出战略石油储备的思路。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就提出,要“建立国际战略石油储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2003年4月,发改委成立能源局,明确赋予其管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责任。
近两年,随着镇海、舟山、黄岛、大连等第一批四个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的动工,我国战略石油储备项目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6月28日在美国新奥尔良说,中国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用自己的石油向战略石油储备库注油。
石油储备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种方式,普遍认为地下储备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更高。资料表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90%就储藏在墨西哥湾沿岸600-1200多米深的巨型盐矿洞穴中。
未来我国拟在地下储备3000万吨石油。国家有关部门下阶段拟在全国确定10个左右的地下储备基地。目前,备选地点中已有江苏金坛盐矿区开始建设天然气地下储备库,同时将进行地下储油的研究、试验。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