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青年刘高见:农家书屋让他“圆梦” |
应城网 2013-2-1 |
|
|
|
|
|
应城网1月31日讯(特约记者程国辉):“有个书屋可真好,省了自家取暖费了.”“这书屋室内温度大概有20多度呢,村民们有空都愿意来这儿坐坐,聊聊家常,翻翻书,学学电脑.”1月29日,应城市杨岭镇潘集村农家书屋里,一位行动不便的残疾青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他就是该书屋的管理员,名叫刘高见.那天,他扶着一条小板凳走路的举动,让人赞叹,同时也让人佩服.
据悉,该书屋成立于2008年,是刘高见在应城市政府、杨岭镇政府帮助下用自家房子办起来的.这是一位有思想、有办法、有活力的热血青年,虽然他的肢体不够健全,但是他的心灵一定是蓬勃向上的.
刘高见,出生于1974年,两岁多的时候,一场大病使他的双腿开始萎缩并失去了行走能力.只读过3年小学的他算得上是一个半文盲.然而,他一直坚持读书并“大胆”尝试写作,17岁那年,他的作品《难道我读了书就没有用吗》曾被湖北人民广播电台采用.
坚持读书自学,让刘高见渐渐找回了自信.此后,他通过自学成了远近闻名的家电修理能手和电脑高手.2008年,听说村里要办农家书屋,他毛遂自荐,把自己准备娶媳妇的房子腾出来办起了书屋.
其实当初书屋本身并不赢利,刘高见就动起多元经营贴补书屋的脑筋.他的书屋不仅能借阅书报刊,还兼营电脑培训、电器修理、电信缴费等?滴瘛?
“经营小电器的业务,我卖的价格低,还免费保修,大家都愿意上我这儿来买.”刘高见说,现在每月能进账5000元左右,扣除书屋的电费、电话费、上网费及给读者准备些茶水的费用,每月还能剩3000多元左右.“我的小日子过得挺美的,书屋帮了我,我贴补给书屋一些也高兴!”刘高见毫不掩饰他心中的满足.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刘高见第一个通过电脑、书报杂志学习阅读,他给村民讲什么是小康社会、什么是美丽中国.
“听说政府要对我们这里的房子进行整改,如果真的能扩大面积就太好了,新闻出版局的领导说,如果房子大了,再给补充书呢.”谈及新年的愿望,刘高见说了两个“如果”.
2012年11月,应城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又给刘高建的书屋配置了400多册图书,现在书屋已经拥有4000册图书了.“要扭转农村的麻将风,还是要靠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刘高见道出另一个愿望——如果房子真能扩大,我还要想办法弄一台投影仪为大家免费放电影!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