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杯”好新闻]东马坊街办:推进新型城镇化 引擎发展新跨越
|
应城网 2013-7-25 |
|
|
|
|
|
应城网7月24日讯(通讯员明文):今年以来,东马坊街道办事处按照“打造科学发展桥头堡、建设应城副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产业为支撑,创新为动力,民生为根本,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力地促进了全处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该处城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7亿元,城镇三产业实现收入7.3亿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3.4%;完成财政收入5415万元,同比增长31.6%,呈现出逆势飘红的好势头.
大手笔规划:科学谋划绘蓝图
城镇规划是龙头和总纲.该处以“全域东马坊”为理念,从前瞻性、超前性和可行性出发,对辖区29.4平方公里的地域板块进行高水平设计,大手笔规划.
上规模,确立“一镇四区”战略定位.即把东马坊建设成科学发展先行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富强文明宜居区、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和楚天幸福城镇.到2016年,东马坊城区建设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万人,城镇化率达70%;到2022年,城区建设面积扩展到1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5万人以上,建成云(梦)应(城)区域副中心城市.
成体系,精心编制城镇发展战略规划.投资300万元,聘请上海同济大学专家,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东马坊城镇发展战略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3个总体规划,以及城镇园林绿化、工业园区、交通道路、商业网点、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分项具体规划,形成了全覆盖、管长远的完善的规划体系.
抓落实,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坚持落实“四线管理、一书两证”等制度,强化对城镇建设的管理指导.目前,东马坊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即将报市政府审核并批准实施.该处将突出“城市标准、东马坊特色”要求,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开发建设.
舍得花投入:完善设施增品位
城镇设施配套是基础和根本.去年以来,该处以“一线一点”建设、“四城同创”活动为契机,大力改造提升城区道路交通环境,推动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先行.
为缓解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该处采取市场“筹”、招商“引”、项目“争”、财政“拿”等多种投入机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00万元,新建占地91.8亩的吴台建材专业交易市场,今年8月份可投入运营,将彻底根除云化路占道经营、以路为市的弊端.投资50多万元,对孝感进入应城出入口标志建筑实行刷新改造,对吴台村云化路房屋立面实行统一装饰改造,使“门户”面貌焕然一新.投资500万元,兴建占地30多亩的东方文化休闲广场,现已完成土地平整、排水设施、电线埋设等基建工程,预计10月份可建成投入使用,填补东马坊无居民文化休闲广场的空白.投资100多万元对汉宜路王守义十三香应城麻辣鲜厂至曹大铁道口2500米长的城区主干道电力高压线进行改造升级,安装护道线,对低压弱电线路实行上墙或下埋;将广电、电信、移动通信光缆和天然气管理实行打包下埋,彻底改变过去存在“蜘蛛网”弊端.投资250万元对长化路与汉宜路“十”字交汇处进行渠化改造,已完成土建工程、车辆单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铺设,绿化隔离带建设、电子交通信号灯安装正抓紧施工.投资1000多万元,启动长化北路城市示范宜居小区建设,对此路段两边300多间房屋立面实行统一风貌改造,建成咖啡色建筑群体,并对此地段长520米长路面实行黑化、绿化、亮化,该项目工程8月底可完工,将形成城市示范宜居新村走廊和高标准的城市景观带.
下一步,该处将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紧启动日产10万吨自来水厂和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立项和建设.同时,市政环境整治同步跟进.积极推进“两创三化四清五改”工作,强化重点路段的交通管理与整治.投资100万元在汉宜大道东马坊段设置过境车辆停靠点、对化工大道出入口处安装电子交通信号灯、对东塔村段里面房屋实行装修改造、安装灯箱广告牌144个.投资26万元对云应路进行增绿布绿,植树7000余株.依法拆除违章建筑58间、遮阳棚23个、占道经营摊点15个,打造靓丽和谐的城市迎宾大道.投资20万元购置1台垃圾清运车、10个垃圾斗和15个垃圾箱,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观,不断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文明城市形象.
夯实物质基础:产业带动强支撑
现代产业是支撑和核心.充满活力的产业,不仅能为城镇建设提供资金投入,而且能提升城镇就业承载力和商业景气度.该处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三次产业互动发展之路,突出发展一批产业集聚、经营集约、规模集成的块状经济,着力夯实城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建设大园区.该处不断加强东城工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园区载体功能,吸引客商投资兴业,现有17家规模以上企业落户园区.力争经过3-5年努力,将东城工业园由2.5平方公里扩展到5平方公里,打造成产值过100亿、税收过2亿的“两型”产业聚集园,形成新经济增长极.
做强大产业.该处坚持调结构、促转型,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型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新型化,力促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规模扩张、链条加长、效益提升,推动盐业化工、精细化工、食品调味品、建材装饰、金属制造、新型包装六大集群产业竞相发展.到2016年,盐业化工、精细化工生产规模分别达到50亿元和40亿元以上.
争上大项目.该处坚持立足武汉、面向沿海、放眼全国,强力推进招商引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今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5亿元,新上投资过3000万元的项目14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2个,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后劲.
建设大基地.该处积极兴建府河堤及平台10公里长景观绿化带和森林绿化天然氧吧;以吴台村为轴心,建设4000亩无公害精细蔬菜基地(其中睡莲、藜蒿生产基地达1500亩以上),打造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美食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经济带,有力促进休闲旅游业和农庄经济快速发展.
互促共荣:产城一体壮实力
产城一体是路径和关键.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要让农村居民进得了城、住得上房、就得了业、安得了心.该处坚持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了城市发展实力.
加强专业市场建设.改造提升化工大道建筑建材、五金家电、服装百货专业市场,建成商业步行街;新建占地40亩,融联运配送、仓储货代、停车修车、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商贸物流专业市场;发展壮大吴台建材交易专业市场,力争3-5年内建成在孝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建材市场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兴建长化北路“美食一条街”,形成“住在东马坊,吃遍全中国”的美食文化.
科学功能分区.根据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合理划分产业功能区,现已初步形成城东特色农业生态区,城西新型工业区,城南文化商贸经济区,城北餐饮劳务服务区.
开发建设城南新区.关闭汉宜路南边三家砖瓦厂,实行腾地开发,建设占地2000亩集商业、居住、文化、体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扩张城市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六网”和公共服务“六网”建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增强对周边居民的吸引力和吸纳力.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添活力
体制机制创新是动力和活力之源.大力推进东马坊街办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东马坊科学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把东马坊建成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富裕文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城镇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推进行政管理工作机制创新.该处健全完善“六办一所一局”内设机构工作职能,坚持以岗选人,合理配备人员,细化工作责任,认真做好下放权力的承接工作,严格按照委托权限和范围行使审批权和执法权,促进下放权力正确行使,发挥应有效应.
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该处设立东马坊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吸引战略投资者.积极推进土地资源开发和节约集约利用,盘活土地资源,不断增强投融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创新.该处放宽东马坊城镇落户条件,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有序向城镇转移,引导在东马坊稳定居住和就业的人员有序转为城镇居民.加强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让农业转移人口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