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人主攻东北建筑 潜江人乐在家门口打短工 |
长江日报 2006-7-12 |
|
|
|
|
|
汉网消息(记者佘晖 通讯员郑毅 徐军)6日,应城市三合镇双墩村支部书记程春发紧锁了几天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当天有3笔款子从哈尔滨汇到,总数有6000多元,解决了村里抗旱救灾的燃眉之急。汇款的是在哈尔滨建筑行业务工的双墩村村民程力等人,他们汇回的钱,是借给村里购买 救灾物资的。
据统计,目前在东北地区从事建筑劳务的应城农民有1.3万人,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哈尔滨流传着“有楼就有应城人”的说法,该市获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的昆仑商城、世茂大酒店、红旗花园、世纪花园工程都有应城人参与建设。
目前,在哈尔滨的应城建筑队约有50多个,100人以上的大建筑队有13个,大多数建筑队的负责人都已购买私家车。他们的工作时间集中在每年的4月下旬到10月底,大工每年收入有3万元左右,小工年收入1.6万元左右,他们每年汇回应城的存款过亿元。
汉网消息(通讯员潘建军)4日,潜江市龙湾镇农民工队长左洪泽帮人背包拿到50元工钱。上个月,他仅靠给别人背包就挣了1000多元。
目前,正值小麦、油菜籽收购时节,每到这个季节,左洪泽便忙碌起来,他说:“帮人背包,一季下来,能挣好几千块钱。”时下,在潜江的乡镇,一批在家门口为人服务的“小工队”随处可见:帮人侍弄农田一亩30元,帮一天工20至40元,帮人背包上车一个小时也可赚50元左右。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收购贩子的增多,一些头脑精明的农民和企业下岗职工便自发组织起来,为那些急需劳力的商户打工。
在家门口打工,靠身边事挣钱。农事“小工队”应运而生,而且十分走俏。据了解,近年来,仅龙湾镇靠“小工”起家赚票子的农民和下岗职工有40余人,每人年均收入逾万元。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