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广阔新天地—城中街办“飞地经济”观察
|
孝感日报 2014-6-30 |
|
|
|
|
|
记者刘雪原 周应涛 特约记者丁艳红 陶茂 通讯员蔡蕾蕾 张鹭
湖北精圭锆业氧化锆项目、恒丰化纤项目即将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亿佳欧电阻陶瓷基体棒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夏至时节,应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中工业园”内,一片如火如荼建设景象.
冲破发展瓶颈,“飞”向广阔天地.城中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李碧华说:“开发区‘城中工业园’的创设,有助于发挥开发区的平台优势和聚集效应,也有助于克服办事处土地紧缺等发展瓶颈问题,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发展遇瓶颈
城中街道办事处地处应城中心城区,商业繁华,物流阜盛.但土地紧缺,一直是让管理者头疼的事情.
近年来,城中街道办事处全处上下精诚团结,奋力拼搏,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正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竞进提质,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宜居城中.
城中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徐安平说:“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把培育市场主体放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我们正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向产业集群倾斜,打造亿元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突出产业招商,依托优势产业,开展产业链条和产业规模扩张招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把优势做强、强势做大.”
而城中办事处两年前的情况,似乎正印证着网民的一句戏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原来,城中街道办事处曾于2002年在应城城区外环线古城大道以东、省膏矿铁路以北、盐水河以西、烟应公路两侧,规划建设应城市民营工业园,总面积2平方公里.
10年时间,办事处引进九州通应城医药有限公司、新都塑业包装有限公司、湖北索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瑞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落户“民营工业园”.园区工业总产值10年翻了10倍,为城中街道办事处工业总产值过百亿元立下“汗马功劳”.
2012年,人们遗憾地发现,随着最后200亩土地交付益盐堂(应城)健康盐业有限公司,城中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可用工业用地为零.
蓝图如何变成现实,规划如何“落地生根”?城中街道办事处必须另辟蹊径.
别处有洞天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城中街道办事处遇到的发展瓶颈问题,也是应城市委、市政府思谋破解的难题.
经应城市委、市政府统一协调,城中街道办事处于2012年在应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划拨部分土地,成立应城市开发区“城中工业园”,构建以“不求所在、但求所有、互利共赢”为主要特征的“飞地经济”模式.
近两年,城中街道办事处先后将恒天药业包装有限公司二期、精圭锆业氧化锆、恒利医药包装、恒丰化纤、亿佳欧陶瓷电阻棒等体量大、前景好的项目送进应城市开发区“城中工业园”.这些送出去的“孩子”,每年可为城中街道办事处创利税超过2亿元.
城中街道办事处的实践,增强了人们对“飞地经济”的信心.2013年初,应城市出台《关于招商引资企业跨区域落户开发区的意见》,对“飞地经济”模式予以明确.按规定,应城市政府承担公共平台建设,开发区承担招商引资项目征地红线范围内的各项支出.项目引进乡镇负责招商引资项目前期考察、洽谈以及项目落户选址等工作,负责征地红线范围内的各项投入,并协助投资方办理项目建设相关手续.同时,按照“谁招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招商引资跨区域落户企业实现的地方税收全部归项目引进乡镇.
应城市委、市政府的这一决策,有助于进一步调动各地招商引资积极性,引导产业项目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向产业园区集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快推进应城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获得社会各界积极评价.
“我们今年的发展目标是,力争税收过100万元的企业达到18家,税收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5家.”徐安平说,“是‘飞地经济’给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飞”向新天地
“从土地以及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上看,精圭锆业氧化锆、恒丰化纤、亿佳欧陶瓷电阻棒这样的项目落户开发区更合适.”李碧华直言不讳,“我们办事处要做的事情就是两个字:服务.”
“飞地经济”项目落地前后,城中街道办事处与应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友好合作,高效沟通.一方面,充分利用飞出地项目前期对接的优势,确保服务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利用飞入地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成熟的管理资源,确保服务的品质.
湖北亿佳欧电子有限公司就是这一服务模式的受益者.该公司电阻陶瓷基体棒项目总投资28000万元,是城中街道办事处引进、落户开发区“城中工业园”的第一个项目.
“项目前期建设中,最让人头痛的就是办理各项审批手续.但在城中,注册、环评等工作,都是对口帮扶的机关干部帮着跑,我们真没操啥心.”亿佳欧公司负责人回忆说,“不仅是城中的帮扶干部在忙,开发区的干部也没闲着.项目场地外扩,他们帮着协调了40亩土地;电力条件不足,他们帮着拉来专线;施工企业不熟,干部帮我们介绍优质施工单位投标.这里的‘硬环境’好,‘软环境’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优势在服务,特色在服务,竞争力也在服务.城中街道办事处在“飞地经济”模式中,做深做透“服务”文章.他们实施对口帮扶机制,联合应城市直有关部门对落户开发区“城中工业园”的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派专业人员负责项目的手续报批,为投资方创造更便捷的投资环境.同时,实施“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份责任状、一名干警、一个专班”的“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大项目协调机制,开展“保姆式”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投产率,加快项目推进步伐.
“发展‘飞地经济’,我们还有意外之喜.”李碧华说,“那就是为城中的三产业和民生事业发展注入了资金、腾出了空间.”
应城市政府把老城区改造项目首次列入政府十件实事工程,今年将投资1000万元重点改善老城区的水、电、路、气、市场等基础设施“六张网”的问题.今年以来,城中街道办事处王家台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国光村太阳能路灯工程等相继开工建设,三眼井社区解放街升级改造、星星社区及东富金居道路硬化等实事工程也已拟定工作计划,可望早日开工.
思路一变天地宽.“飞地经济”,让城中街道办事处“飞”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广阔新天地.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