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中心户带领应城大普村民新农村路上走 |
应城市长江埠街道党工委宣传办公室 2006-8-7 |
|
|
|
|
|
当致富能手 成增收帮手 变文化助手
文化科技中心户带领应城大普村民新农村路上走
通讯员程国辉报道:应城市长江埠大普村农民普建国,利用靠近毗邻街道的区位优势,出资承包了集休闲、垂钓、旅游、游泳于一体的新村文体活动中心游泳池,生意特别火爆。
除了自己致富当能手外,普建国还为邻里乡亲担当增收帮手、文化助手、致富“二传手”。今年7月,他承包的国家级标准游泳池正式开业后,周边共有15户农民前来打工,并将他们自己种植的各类瓜果、蔬菜等拿到靠近游泳池中心的餐饮服务销售部中心出售,仅此两项每户农民人均预计年增收4500多元。
到今年6月底,应城市长江埠已命名158个“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普建国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代表。
近年来,长江埠办事处积极鼓励村组干部,科技能人、营销大户、民间艺人、退休返乡干部职工、农村党团员领头创办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和生态农庄。长江埠办事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原老干部刘某退休返乡后,在家里建起了棋牌室、阅览室和党小组活动室。他购置了图书4500多册,订阅报刊杂志25种,还自办了农民阅报栏和《农家顾问》、《农技信息》剪报,深受农民朋友们欢迎。
长江埠街道党工委书记席平安说,村组农民增收难,主要难在信息闭塞,难在缺少门路,难在观念陈旧腐化。把农村能人、科技大户组织起来,形成以文化为基础、以科技为核心、以产业为支撑、以致富为目标的文化科技中心户,可以在村党支部和广大农户间架起一座真诚沟通的桥梁,形成一个有效的农民增收服务体系。
结合精细蔬菜、富硒莲藕、精养鱼池等六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长江埠办事处计划年内再培育120多个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每户至少带“活”带“优”20名农户。(作者通联:应城市长江埠街道党工委宣传办公室)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