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保丰村:整治村容村貌 设和谐新村 |
应城网 2006-8-18 |
|
|
|
|
|
应城网8月16日讯:应城市城中办事处保丰村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针对“基础设施滞后,村容村貌较差”的实际情况,按照“低于城市建设标准,高于农业村建设标准”的要求,结合群众意愿,依托城郊优势,实施“四抓四新”工程,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现象,改善了农民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达到了“村路硬化、村居美化、主路绿化”预期目标,初步实现了村容村貌整洁,为建设和谐新村奠定了基础。
抓基础建设,打造村容村貌整洁新硬件
整治农村环境,实现村容村貌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近年来,保丰村由于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基础设施处于瘫痪状态,卫生环境缺乏有效管理,村容村貌呈现脏乱差。针对这一情况,他们采取“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加强基础建设,打造村容村貌整洁新硬件,着力整治中心村环境。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美化村容村貌大环境。着重做好了三件事。一是治理汤八路保丰段环境。汤八路保丰段有地摊式菜市场和违章建筑,人口居住复杂,卫生环境无人管理,造成该地段沿路垃圾遍地,形成了两个自然垃圾场,成为了保丰村的“垃圾路”,严重影响了保丰村的整体形象。为彻底改变汤八路保丰段环境,我们投入56万元,硬化道路400米,整平人行道约10000平方米,植樟树300株,拆迁违章建筑36间,改装雨阳棚30间,迁建垃圾处理场2个,使昔日的“垃圾路”变成了沿路建筑整齐,水泥路面宽阔洁净、人行道平整绿化的“城市马路”。二是改善鸿祥路。投资38万元,修建下水道700米,铺设沥青路面5400平方米,改变了鸿祥路道路路面差、污水排水不畅的局面。三是改造村委会办公环境。投资15万元,对村委会办公楼及院落进行改造,装修装饰室内面积300平方米,外墙洗干渣石1000平方米,搬迁村委会院内的建筑材料厂和修理店,在院内修建了高标准的假石山和篮球场,使破乱不堪的办公环境变成了环境优雅、格调美观的办公场所。 加强家庭生活设施建设,美化村容村貌小环境。采取“三改一建一装”的措施,加强家庭生活设施建设,实现户容户貌整洁,美化村容村貌小环境。一是实施“三改”工程。采取以点带面的办法,扎实推进“三改”工程,即改厨、改厕、改圈。在鸿祥路选择了10户试点户,按照改厨、改厕、改圈的要求,使户户用上了新型环保节能灶、水冲式厕所、新式畜禽栏。在试点户的推动下,“三改”工程目前在全村已全面铺开。二是建造沼气池。采取“政府补贴、农业服务中心指导”的办法,鼓励农民建造沼气池。截至目前,全村已有5户农户建立了高标准的沼气池,沼气池已完成投料,预计8月底可全部投入使用。三是装饰住房外立面。对鸿祥路沿路115户农户住房的外立面墙进行装饰,面积约53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了80%。
抓素质建设,营造村容村貌整洁新风尚
提高农民素质,摒弃农民卫生陋习,转变农民生活方式,倡导文明向上的新风尚,是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的必要条件。基于这种认识,保丰村抓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抓软件方面的建设,千方百计的提高村民素质。主要做到了“三建一入一签一树”,不断丰富载体,让农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建设文化中心户。在市文体局的支持下,已建立了4户文化中心户,并以中心户为核心,向群众开展了“除陋习、树新风”等内容的宣传。
建立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结合“八荣八耻”和“门前四包”等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村规民约,约束农民不良的卫生行为,使村规民约成为了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的“小宪法”。
建立村级文体活动中心。投资10万元,建设了一个拥有1个篮球场、2个乒乓球台、1个图书阅览室的村级文体活动中心。
推动有线电视入户。近年来,保丰村有8个组安装了有线电视网络,有5个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安装有线电视。今年,我们依托市广播电视局,投资15万元,延伸有线电视主线光纤,为刘湾、保太等5个组安装有线电视网络,让300多户群众看上有线电视。四是签订村容村貌整洁目标责任书。村委会与300余户村民签订了村容村貌整洁目标责任书,把村容村貌整洁作为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重要内容。
树立宣传牌。在村组树立了保护环境卫生“八不”宣传牌,警告村民时刻保护环境卫生。软件建设提高了农民素质,使他们树立了“保护环境卫生等于保护自身健康”的观念,革除了乱扔垃圾、乱吐痰的恶习,实现了“垃圾袋装化,垃圾集中处理”,营造了比文明、比卫生、比环境的新风尚。
抓经济建设,夯实整治村容村貌新基础
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的投入资金,资金来源除政府投资和社会捐资外,主要靠农民。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整治村容村貌的经济基础。保丰村为保证整治村容村貌的投入资金,夯实整治村容村貌的经济基础,扎实搞好“三建”,千百计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10万只鸡鸭养殖小区。保丰村群众有养殖鸡鸭的传统,现有养殖大户10户,年出栏鸡鸭近6万只。今年,围绕“建立10万只鸡鸭养殖小区,帮农民致富,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目标,组织养殖户成立养殖协会,统一疾病防治,统一育苗销售,实现规模养殖,建立了10万只鸡鸭养殖小区。据统计,今年已销售鸡鸭5万余只,预计全年销售鸡鸭达1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
建设优质稻种植区。保丰村是一个以种植传统水稻为主的农业村。今年,在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指导下,农民已改种优质稻1000亩,预计可增加收入80000元。
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盘活存量资产,村砖瓦厂采取竞标形式承包盘活,年增加收入7万元;村预制板厂、膏粉厂采取租赁经营形式盘活,年增加收入20%。同时将借汤池旅游契机,启动河西小区二期开发项目,建设商住楼48间。
抓整体联动,构建全社会参与整治村容村貌新局面
新农村建设的原则是“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按照这一原则,保丰村在整治村容村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广泛宣传发动,积极获取上级部门支持,倡导社会力量捐资。提高农民参与热情,着力构建全社会参与整治村容村貌新局面。一是寻求部门支持。整治村容村貌离不开市直各部门的帮扶。为寻求市直各部门的支持,市委领导在保丰村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协调会,市直各部门站在为民、惠民的高度,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市交通局投资50多万元硬化了汤八路保丰段,市建设局投资12万元修建了鸿祥路下水道,市广播电视局投资15万元延伸了有线电视光纤主线,市文体局赠送了一副篮球架、二个乒乓球台。二是鼓励企业反哺。鸿祥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在办事处的协调下,该公司投资20多万元建设了鸿祥路。三是激励农民参与。采用“群众出资80%,政府出资20%”的办法,激励农民参与改厨、改厕、改圈、建造沼气池和房屋外立面的装饰等整治村容村貌活动,目前已有近300户农民主动参与了整治村容村貌活动。(祁钊雍)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