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彦谈中部塌陷成因 |
长江日报 2006-8-21 |
|
|
|
|
|
汉网消息(记者章丹英)市政协副主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导杨云彦教授7月下旬在应城作了一场《武汉城市圈建设及应城发展战略》的报告,报告中重点谈到中部崛起的背景与中部塌陷的原因。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杨教授。
杨云彦长期从事区域经济研究,对中部崛起战 略的提出及中部塌陷的原因有着深入研究。“湖北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已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但中部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的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中,不仅没有崛起反而面临了塌陷的局面。”他分析说,劳动力和生产要素的外流、城市下岗和就业及三农等问题制约了中部地区的发展,中部地区内在联系不断削弱,缺乏合作的经济动力、产业联系和人文支撑,对内形不成凝聚力,对外形不成竞争力,对上形不成注意力,对下形不成号召力……中部地区面临空前的失落与挑战。
杨云彦在分析了有关中部塌陷成因的“政策说”、“体制说”、“结构说”和“文化说”后表示:“中部塌陷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还应看到中部塌陷并非一个孤立现象,是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中部被不断边缘化的结果。中部地区被边缘化的首要原因是全球化过程中优势地区对该地区的产业替代和就业替代,而另一个原因则源于以出口导向和政府投资为主要动力的增长模式,虽然中部地区边缘化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形成,但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这一现象更加明显。直到2004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要促进“中部崛起”,从此,这个被提了20多年的口号由湖北一省的奋斗目标扩展为中部六省的共同目标,由地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接着,中央出台了相关政策,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中部地区有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杨教授说,中部六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承东起西,连南贯北,处于中国经济的心脏地带,吸引四面,辐射八方。中部地区是重要的交通要地,对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在全国范围的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有很强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战略资源丰富、基础条件优越。
建设武汉城市圈是湖北发挥战略支点作用,落实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举措。杨教授说,相信有了中央的支持,中部地区一定会迅速崛起。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