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委书记谢思芳谈融入武汉城市圈 |
应城网 2006-8-22 |
|
|
|
|
|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应城市委书记谢思芳谈融入武汉城市圈
编者按:前不久,应城市委书记谢思芳在《湖北日报》撰文,就“应城市融入武汉城市经济圈”的战略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很值得一读。全文如下:
武汉是全省的武汉,也是应城的武汉。如果说武汉是一棵大树,那应城就是大树下的一棵小草。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底下更好发展啊!
上月底,市里组团参观考察了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硚口都市工业园、东西湖开发区,亲身感受了武汉市蓬勃发展的迅猛势头,对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应城与武汉地域相近、人员相亲、经济相融、联系紧密。长期以来,政府和民间依托武汉的活动频繁开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互融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很高。前天,一个武汉的朋友和我开玩笑,说你们汤池温泉一个“澡堂子”,把武汉人的荷包都掏“瘪”了!
如果说武汉是一棵大树,那应城就是大树下的一棵小草。小草要长高长壮,当然要依靠大树。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底下更好发展啊!近两年,我市在融入武汉城市圈上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圈内其他城市相比,与我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良好基础相比,我们融入的意识还不够强,氛围还不够浓,劲头还不够足,目标和措施还不够明确、具体。在这方面,我们决不能自我感觉良好,满足于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要自觉地把融入武汉城市圈作为事关应城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作为推进应城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来抓。
当前,城市圈崛起是城市化与地区发展的新趋势,城市圈战略已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武汉城市圈必将给应城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覆盖的区位优势,用“大城市圈”的思路规划和设计应城,就顺应了这一趋势,就能借“城市圈”之力培育自己的优势,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武汉是全省的武汉,也是应城的武汉。我们要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在产业、交通、科技等方面搞好对接,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的“第一核心圈”,把应城打造成武汉传统产业的转移基地、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高新技术的试验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和圈内市民的休闲娱乐基地,全面提升应城在武汉城市圈内经济的融合度,形成与圈内城市特别是与武汉市场相通、体制相融、资源共享、产业对接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