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打通科企对接渠道 帮扶企业“借智”促发展 |
应城网 2014-8-24 |
|
|
|
|
|
应城网8月22日讯(特约记者丁艳红 陶茂):8月19日,应城超禾粮油加工公司迎来了几位特别的客人,他们是武汉轻工大学食品学院的几名教授.
大学教授为啥要往小县城钻?应城超禾粮油加工公司总经理陈元生说:“他们是过来帮忙开发新技术的,这要感谢应城科技局帮我们牵线搭桥.”
应城超禾公司拥有日加工精制米150吨的制米车间和日加工糯米粉60吨的糯米粉生产车间,产品销往四川、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公司与五粮液集团、沱牌集团、绍兴黄酒集团等知名企业有稳定的业务关系,2010年技改扩建后,开发出经过深度加工的系列小包装产品,打入连锁超市.
四年的深度加工和开发让陈元生和员工们尝到了“甜头”,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公司在麸皮膳食纤维、小麦胚芽油、稻米营养复合品关键技术开发上遇到难题.
“找线人、找专家.”陈元生说.今年年初,陈元生找到应城科技局局长石厚安,石厚安一边要他做好准备,一边到处帮忙打听.
“7月23日,湖北省面业加工科企对接会召开,赶快来报名吧.”6月初的一天,石厚安给陈元生打电话,接到通知的陈元生心情无比激动.
在对接会上,陈元生与武汉轻工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丁文平“一见钟情”.丁文平当即与应城超禾粮油签下了粮食深加工项目合同,帮助公司开发麸皮膳食纤维、小麦胚芽油、稻米营养复合品.丁文平说:“以前,科企对接渠道不畅通,要么是我们找企业,或者企业找到学校去,单兵作战.这个活动搭建了平台,让我们的成果得以推广、转化.”
得知陈元生“借智”成功,石厚安也欣喜不已,他说:“优质糯稻和优质小麦是应城种植业的优势产品,因为突破不了开发上的瓶颈,很多都低价流失他乡,现在,有了关键技术支撑,企业和农户增收也有盼头了.”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