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政协:在政府和群众间架起连心桥 |
应城网 2006-9-1 |
|
|
|
|
|
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
应城市政协以民为本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应城网讯(记者丁艳红 通讯员刘新元 张雄杰):8月28日,湖北应城市政协主席舒企春到该市三眼井居委会看望贫困居民杨某,为其送去500元慰问金,并了解职其生活情况和政府扶助情况,由此开展起该市政协对城镇弱势群体的调研活动。
这只是应城市政协持续关注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应城市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为政府解忧,为群众排难,通过民主评议、提案督办和化解矛盾等多种形式,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2004年至2005年,应城市政协认真坚持履职为民的宗旨,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点,以帮助改进部门工作、共谋应城发展为目的,相继选择了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环保局、电力公司、工商局、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局作为民主评议对象,组织政协委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工作开展评议。通过民主评议,使这些部门进一步改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质量。市国税局一举夺得2004年“省级文明单位”殊荣。市电力公司想方设法筹资安装粮贸街南端路灯,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积极开展 “你买假药我赔钱”活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2004年初至2006年,应城市政协共提出提案467件、调研报告22篇。经过市政协认真督办,涉及百姓工作、生活难事的189件提案均得到较好的办理。提出的调研报告指导性强,建议合理,富于可操作性,也解决了不少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多年来,应城城镇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难“啃”的一块硬骨头。2004年,市政协经过认真调研,提出了“富‘口袋’必先富‘脑袋’,应城市必须着力打造技能培训精品品牌、创建政府劳动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议。市政府积极采纳政协建议,当年投入400多万元,建立了应城劳动技能培训基地。2005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今年,应城市政府又着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程”,且作为政府十件实事来抓,全年计划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4200人、下岗职工260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000人。
应城市政协还积极发挥优势,努力做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矛盾的的调解工作。2004年,应城企业改制进入攻坚阶段,几个规模大、职工人数多的国有企业严重资不抵债,即将进入破产程序。由于各自利益的重新分配,有不少职工因为不理解而使改制工作难以开展。为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市政协立即召开会议向委员通报情况,请委员们献计献策。经过市政协和委员们两个月的努力,消除了职工误解,使企业改制取得圆满成功。目前,几家企业彻底盘活,生产能力大幅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有所增加,对国家的税收贡献也较改制前大幅增长。
2006年,省盐矿改制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职工人数多等原因,矛盾突出,改革面临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市政协主席舒企春、副主席付艳琼积极参与省盐矿改制维稳工作,在涉及盐矿职工安置、身份买断等敏感处理中,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熟悉政策、了解情况的优势,深入细致地做职工工作,有效地缓解了职工对改制的对立情绪,确保了改制的顺利进行。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