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崛起“解密” |
应城网 2006-9-1 |
|
|
|
|
|
应城市是一个地处内陆,既不临江又不沿海,没有国道且基础相对薄弱的平原小市。行走在这里,看到的却是工业走廊上的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一处处脚手架欲与群山试比高。这里坐落着全国最大的纤维石膏生产加工基地,湖北最大的盐化工业生产基地以及全省最大的摩托车及全国零部件生产基地。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至6月,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6.1亿元,同比增长14.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12.8%。
体制创新——激活经济发展动力
应城市委书记谢思芳说:发展工业是打造核心竞争力、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工业发展要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产业链和企业集群,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上世纪90年代,应城人凭着思想的解放,抢夺改革开放的先机,实现了应城经济的第一次起飞。但是当时,全市国有、集体企业普遍负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不少企业资不抵债,成了空壳。 推进产权改革摆上了议事日程。应城市果断调整思路,把存量包袱当成发展的基础,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从培育市场主体抓起,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强力推进企业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全市68家规模以上企业有64家实现了民有民营,市直31家国有企业全部转为民营,全市工业企业的民营化率达到95%。民营经济创造的总产值占到全市GDP的96%。正是因为明晰了产权,确立了企业的市场地位,企业活力得以充分激发,改革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应城众多企业因此重新焕发了生机。 工业是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第一引擎”。应城市委、市政府以开放的胆识,提出“工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做强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培育新型产业,积极引导企业、资本向优势产业、行业集中,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主导,以配套协作型中小企业为基础,资源深加工企业为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目前全市已经拥有超亿元企业16家,其中2家过5亿元,1家过10亿元,1家过20亿元。 应城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紧紧盯住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招商,国内外知名的盐化工企业美国嘉施利、中国盐业、四川久大、新都化工等几大集团相继加盟应城,与湖北双环一起形成盐化工企业的“扎堆”局面。
找准优势——打造工业强县引力
为了追赶先进,应城人通过全面细致的考察发现,不管是江苏、浙江,还是本省的潜江、京山等县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和轨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发展工业。有了工业的强大支撑,就有了核心竞争力,县域经济就能突飞猛进。 依托什么优势才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市委、市政府的思路是:立足现有基础,结合产业实际,明确工业发展的方向,从园区建设入手,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管理限制,推行“异地办工业”,着力建设盐业化工、石膏建材、精细化工、机械制造、轻纺包装、食品饲料等六大支柱产业。通过改革盘活、招商引进和技改扩能,促进资源和要素向六大产业集聚,扩大了产业规模。目前,仅盐业化工、石膏建材、机械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就分别达到46%、20%和19%,产业特色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 工业园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集群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应城的六大工业园区、四大产业群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 以四里棚盐化工业区为核心的盐化工业产业群,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是湖北最大的盐化工业生产基地。以金龙石膏为核心的石膏建材产业群,年产100万吨纤维石膏、80万吨膏粉、50万吨水泥,是全国最大的纤维石膏生产加工基地。以赛孚工业园为核心的精细化工产业群,精细化工企业目前已达40多家,70%以上出口,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2003年,赛孚工业园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新型导热冷却液被用于“神五”和“神六”飞船上。以神风公司、山南金鹰为主体的摩托车及配件产业群,年产摩托车20万辆,摩托车油箱250万只,车架220万只,离合器80万套,是全省最大的摩托车及全国零部件生产基地。 优势一旦转化成经济效益,就会产生共振效应。
谋划农业——运用工业理念推进
打造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解决农民增收是关键。应城是农业大市,80%的人口在农村。 应城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制定一个规划(产业化发展规划)、突出两个重点(龙头企业和利益联结机制)、抓好三项建设(基地、品牌和中介组织)”,用抓工业的思路抓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应城从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促进了加工型龙头企业的迅速发展,大大加速了农业产业化及全市经济二元结构一元化的进程。用工业品牌的理念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应城市培育的豪丰、瑞丰、三五醇百味谣3家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杨河粮食收储公司、陈河五丰精米厂和鑫龙纺织公司则进入孝感市重点龙头企业行列。 三五醇百味谣有限公司是应城市引进的一家龙头企业,主要从事藠头、蘑菇等系列腌渍蔬菜生产,产品大部分销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现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建有目前亚洲最大的腌制车间,可一次性腌制农副产品1.28万吨。 为壮大板块基地建设,应城市着力建设粮棉油、畜禽、水产、林果瓜菜茶“四大板块”,形成了优质稻、蘑菇、甲鱼、水产、畜禽、林果等6个规模较大的特色产业。 如今在应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变,全市经济二元结构正在向一元化融合,应城进一步扩大了经济领先优势。
(文/郑毅)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