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商与浙商的对话]本土鄂商:纷纷崛起竞风流 |
楚天金报 2006-10-30 |
|
|
|
|
|
记者 张阳春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说起湖北人,十有八九会首先想到这句话。无论是说湖北人聪明,还是说湖北人的狡黠,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谚都说明了湖北人的影响力。
一批又一批鄂商走出湖北,在省外甚至海外开拓他们的事业。在云南、重庆、广东、上海、甘肃、浙江……,到处都留下了湖北商人的足迹,他们在异乡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并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
与此同时,在湖北本土,一批鄂商以及他们创办的企业,也开始崛起。湖北本土的湖北商人、湖北企业,更是鄂商的杰出代表。
从借款10万到身家数亿
湖北的高校、科研院所为数众多,新时代的鄂商,有不少是从高校走出来的。相比于其他商人群体,这批商人受过良好的教育,从事着高科技的产业。
在东湖开发区,10余年时间里,这里孕育出了一批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催生了一批批实力雄厚的高知民营企业家。他们是新时代鄂商的代表。
精伦电子的张学阳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从借款10万元注册公司,到企业上市、个人身家过亿,张学阳花了10年时间。
张学阳1962年出生于武汉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梦想当工程师。1984年,他从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时,没有去分配单位报到,而是干起了“自由职业”,为一些企业做电脑程序、改进电路或讲解电脑知识。这在当时堪称“惊世之举”。
在计划经济年代,一个单干的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发展空间。后来,张学阳调到武汉大学下属的一个研究所工作,尝试研制长途电话密码器、公共汽车报站器。这期间,张学阳曾看好一项技术,却因为无法获得3万元的启动资金而一筹莫展。
1992年,张学阳毅然辞职,联合几位志同道合者,借来10万元“下海”。
1994年,他们选定公用电话计费器项目。当时,全国已有300多家企业在生产、销售这种产品。很多人认为这个市场已经没有什么油水了。但张学阳却不以为然。
他们多次改进自己的产品,连续数月吃住在招待所。同行中有人说张学阳不会做企业,劝其不要对一个成熟产品老是改来改去。但事实是,1996年邮电部对计费器产品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而经过不断改进,精伦的产品正好符合邮电部的新标准。
1997年,精伦电子就卖出了30多万台计费器,一下子成了全国第一。精伦电子公用电话计费器和管理系统占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仅3年时间,小小计费器,给精伦带来了累计4亿元的销售额。
在掘得第一桶金后,他们的目光又瞄准了新的高度,全力投入自主开发的IC卡电话。
1998年底,历时一年多、投资4000多万元的精伦IC公用电话研制成功。当时,许多IC卡电话机生产厂家的核心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精伦IC卡电话机,两年内占据了全国30%的市场份额。
2002年6月,精伦电子在上海证交所上市,这是我国第一家获准发行A股的全自然人持股公司。张学阳作为第一大股东,持有2792.88万股,持股比例高达22.7%。当时,张学阳的身价达数亿元。
目前,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张学阳和他的精伦电子又开始了公司产品的新转型。
新时代鄂商:知本与资本融合
知本与资本的结合,在近些年涌现出的湖北知名民营企业家身上并不鲜见,除了张学阳外,凯迪电力的陈义龙、红桃K的谢圣明、楚天激光的孙文、人福科技的艾路明等,都是这样的一批鄂商。
前不久,武汉市评出民营科技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百强榜,凯迪电力位列榜首。
1992年春,在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年仅32岁的陈义龙同我国电厂化学专业奠基人之一的钟金昌教授,激烈地讨论着自己刚发明的新工艺和研制的新产品———燃煤电厂灰管及热力系统在线高效除垢剂。
带着创业的冲动和激情,陈义龙和另几名电力学科的年轻人完善了不停运在线清洗技术。此项技术解决了多年来困扰燃煤电厂的一大难题。
北京中联动力化学公司看准了这些年轻人的实力,他们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凯迪科技开发公司等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成立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2月,凯迪电力悄然揭牌,陈义龙出任总经理。一年后,凯迪的系列高效清洗除垢剂、灰水阻垢剂产品,占领国内电力系统90%的市场,并于1995年获得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级新产品奖。
1999年9月23日,凯迪电力A股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以追求第一为目标,凯迪公司迅速向以环保为核心的产业转轨,主要从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城市污水处理、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等环保工程。
如今,凯迪电力年销售收入近20亿元,纳税近2亿元。
同样是在1992年,当时作为一个书商的谢圣明,向武汉大学一个教授的研究成果投资50万元,生产一种低成本生血剂产品。这就是后来风靡全国的红桃K。
谢圣明是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77年,他从湖北松滋考入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他留校当了教师。从小在贫困环境中成长的谢圣明,对财富的渴望非常强烈。1988年,他毅然辞职下海。
到1994年,红桃K第一批产品上市,销售额即达1700万元。
21年前,孙文用10万元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民营激光公司。如今,他创造出2亿元的年销售额,成为亚洲最大的医疗激光设备供应商。
1980年,25岁的孙文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激光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武汉某研究所,从事激光科技研究。1985年,他做出一个大胆决定:辞职创办武汉楚天光电子公司。
苦苦支撑一年后,孙文才接到第一笔订单:为四川一家生产心脏起搏器的企业开发激光焊接机。当时,此类激光焊接机全从国外进口。孙文在租来的厂房里,与4位同伴吃了3个月的方便面,做了数百次实验,终于研制出了第一台“中国造”激光焊接机,售价比进口设备便宜130万元。“第一桶金”挽救了楚天激光,也让孙文看到激光技术转化迸发的无限可能。
自行车号牌专用激光标记机、大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切割焊接机、精密激光点焊机……如今,一批批激光应用产品从楚天激光的实验室走出来,不断抢占国内外市场。
楚天激光集中精力进军激光医疗设备市场,首创“光子嫩肤”概念,并成功研制第一台国产光子嫩肤设备。“在激光医疗领域,目前我们已占领全国七成以上的市场。”
在激光加工领域,楚天激光同样厚积薄发,成为全国最大的激光焊接机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达65%。
“集中了新一代中国富豪的特征”
今年5月19日,东星航空公司的飞机从武汉成功首航深圳。自此,东星航空公司正式跻身中国航空客运市场。首航后的第一个月,东星航空运营赢利近百万元。
这是中国第4家民营航空公司,中部地区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东星航空由东星集团投资5亿元设立。今年40岁的东星集团董事长兰世立一时间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风云人物。
这位湖北人创立的湖北企业,在多个行业有着惊人的创举:投资经营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巨资租、购飞机大举进入航空业……
对于这位长袖善舞的鄂商,《福布斯》杂志对他的评价是:“他身上,集中了新一代中国富豪的特征:他们有相对较高的学历,懂得利用国际合作伙伴的力量,并使用成熟市场上的财务工具。最重要的是,新一代富豪对积累财富的过程更有个性,也比前辈更懂得享受财富的快乐。”
1991年,25岁的兰世立辞去公职,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他的第一家公司是东星电子公司,最开始干的事情只是印名片、电脑打字。
后来,兰世立通过电脑代理、酒店、房地产等行业迅速积累了巨额的资本。1995年兰世立开始涉足旅游行业,并投资300多万元,花了5年时间打造起自己的国际连锁旅游网络———东星国际旅行社。
以东星国际旅行社为平台,兰世立开始大展拳脚,构建自己的“大旅游”版图:2000年,兰世立投入近亿元修建了一条从现江夏纸坊镇到贺胜桥的收费公路,成为中国私人投资公路项目的第一人;2002年开始收购其他旅行社,陆续在我国的香港、澳门、上海、北京、深圳,以及新加坡等地设立分公司,目前是全国最大的民营旅行社;2002年下半年,东星与泰国皇家航空公司签订包租飞机协议,并推出了“三国旅游专线”,紧接着大韩航空、新加坡航空的包机陆续引入武汉;为了降低出游价格,又陆续购置了100多台旅游车,组建了全国最大的旅游车队;2004年,买断世界文化遗产———湖北钟祥明显陵景区40年经营权;2005年,又花1680万元买断武汉龟山电视塔20年的经营权……
2006年5月19日,随着东星航空的飞机从武汉天河机场腾空而起,兰世立的旅游产业链条更趋完美。
就这样,兰世立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成为了身家数十亿元的富豪。
在2005年11月3日公布的《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上,他以20亿的个人资产排在第70位,并成为新的湖北首富。当期的《福布斯》还把他作为“财富新势力”的代表在封面上隆重推出。而在本月刚刚发布的2006年胡润百富榜上,兰世立以10亿资产位居榜上第325名;相比2005年胡润百富榜的数据,兰世立排名前进了27位。
湖北富豪开始显山露水
在国内不少行业里,人们发现来自湖北的民营企业已处于龙头地位。九州通就是医药流通行业里的龙头企业。
全国8000多家医药商业企业中,有80%是国有企业。2001年,成立一年的“九州通”公司销售额跻身全国第3位,在民营医药商业企业中排名第一。2004年,“九州通”以年销售额84亿多元,居中国民营企业第31名。2005年,九州通的销售额达到110亿元。
几年时间来,九州通立足于武汉,分别在湖北、北京、河南、新疆、上海、广东、山东、福建设立了8个子公司,此外,九州通还在各地设立了药品零售连锁公司和电子商务公司等。
九州通的创始人、董事长刘宝林是应城人,他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1969年,因家境贫寒,16岁的他回乡当了一名赤脚医生。通过用医术和药品治好一个个病人,他感受到医药行业的神圣,一股创业的雄心被点燃了。
1985年,他辞去了医院工作,牵头承包了镇供销社医药商店,开始涉足医药行业。几经变迁,他先后在应城、海南、广东、河北、武汉等地与国有医药流通企业采取合作、内部股份制形式组建和经营了多家公司。
谈起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刘宝林称:“武汉位居华中,辐射全国,有效半径小,能降低物流成本。比起传统医药商业企业,我们的体制更灵活,运转效率更高。”
“九州通”创造了规模大、价格低、现款交易的“快批模式”,将提交订单、交货、回款等发生在不同时空的环节压缩于一点,省略了人员促销、催货、催款等一系列步骤,以速度求效益,充分体现民营企业的灵活性。
鄂商还在湖北缔造了一些响亮的品牌,这在酒行业尤为突出。
劲酒、稻花香、枝江大曲都是响当当的品牌,它们也都是鄂商掌舵的民营企业。2005年,吴少勋的劲牌酒业公司销售额突破10亿元大关,接近整个保健酒行业全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一;2005年,蔡宏柱的稻花香以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5亿元的骄人业绩,与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剑南春比肩于“中国白酒综合实力前10强”;2005年,蒋卫星的枝江酒业公司完成销售额9.32亿元。
今年,“稻花香”还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湖北富豪也开始显山露水。在近年的福布斯富豪榜、胡润富豪榜、《新财富》富豪榜等几大富豪榜上,湖北登榜的富豪越来越多:东星集团的兰世立、宏林集团的鄢贤华、恒隆集团的陈涵霖、蓝星集团的杨忠洲、百步亭集团的茅永红、红桃K集团的谢圣明、劲牌酒业的吴少勋……
在湖北这块土地上,还有更多的优秀鄂商、优秀民营企业家在低调地经营着自己的事业,不为公众所知。本月,胡润富豪榜发布之际,胡润曾表示:湖北武汉与东北、福建、广东东莞、北京,是中国富豪的五大“隐身地”。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