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舞动聚精彩
--应城新都化工创新发展纪实① |
孝感日报 2015-7-29 |
|
|
|
|
|
记者严学海 杨莉 来源:孝感日报 编者按 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但应城新都化工却风景独好.该公司良好的态势源于一系列的创新发展举措——抢抓机遇技改扩能,科学发展优化结构,顺应时势融合发展,等等.时下不少企业发展面临这样那样的困局,如何破解发展瓶颈,抢占发展先机,新都化工的经验可资借鉴.
2003年,通过收购原应城联碱厂,新都化工有限公司正式进驻应城. 2014年,公司销售收入达40亿元,上交税金达16985万元.累计投资40多亿元,建成了11家企业协同作战的“盐—碱—肥”完整产业链,一个现代化大型化工企业巍然屹立. 回首发展之路,奇迹在不断完善的产业链条上诞生.
一
2003年,成都新都公司总部决定进驻应城,集资收购濒临破产的应城联碱厂.立志二次创业的决策者摆出了破釜沉舟的姿态——“把身家性命赌上,大干一场!” 此前,两家国企先后介入联碱厂,试图盘活未能奏效.困局面前,新都化工何以果断接盘? “应城盐业资源丰富,原厂有较好的基础设备资产,还有一大批成熟的技术人员,这些优势吸引了我们.”公司决策者看到了化茧成蝶的希望. 在对联碱装置进行一系列技术改造后,应城新都化工有限公司于当年底一次性试车成功,年产8万吨的纯碱生产线正式投产,实现了当年收购、当年技改、当年投产的奇迹! 2004年,公司投入4000万元,收购应城市第二磷肥厂,成立了应城市新都化工复合肥有限公司,七条复合肥生产线投入生产. 2005年,公司投入6000万元,成立中美合资嘉施利(应城)化肥有限公司,建成国内最早的高塔复合肥生产线,把高端复合肥产品引入中国,抢占了市场制高点.
二 一手扩能,一手降耗,是企业弄潮商海的两大利器. 2008年,瞄准应城丰富的岩盐资源,新都化工斥资4亿元,收购广盐华源有限公司并完成纯碱35万吨技改扩能和盐厂45万吨新线建设,实现了完整的“盐—碱—肥”产业链布局,让新都化工公司成为全国复合肥行业唯一全产业链企业. “盐是生产纯碱的重要原料之一,保证了低成本的盐就能保证低成本的纯碱和氯化铵,而保证了低成本的氯化铵就能保证低成本的复合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原料供应从此摆脱了对上游企业的依赖,市场竞争力极大增强. 广盐华源的成功收购,使新都化工在应城境内盐、碱、肥生产线聚集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厂区连片,人力、物力集约利用成为可能. 生产用盐采用散装运输,通过自动输送皮带直接运往化工车间,省去了干燥、包装、装卸、拆包等多个环节;盐厂热能富余,通过向碱厂供给蒸汽和脱盐水的办法加以利用;盐厂拥有9000KW发电系统,其中1500KW送往碱厂……仅仅是这些项目,每年降低成本4700多万元. 主要生产要素成本降低了,运力等辅助要素又成为发展着力点. 2010年,公司修建了与长荆铁路连通的铁路专用线,货运列车直达厂区仓库. 2011年,收购并改造应城河运码头,出厂区3公里,货运走水路可直通长江. 两项措施有效提升了运力,实现了快速交货,每年还可节省转运装卸费用470多万元. 2011年6月,投资5700万元建设应城市新都化工塑业有限公司,年产塑料包装袋6000万条,复合肥包装成本又在掌控之中.
三
一业为主,多元发展,伴随收购、重组、改扩建的持续推进,新都化工产业链条一步步拉伸延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2008年,入驻应城仅仅5年之后,应城新都化工公司产能就占到整个股份公司总产能的60%.公司发展重心已转移至应城. 2011年,新都化工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发行股票募集到的13.7亿元,另自筹2亿元,全部用于应城公司新项目建设.如今,年产10万吨硝酸钠、亚销酸钠及60万吨硝基复合肥项目,合成氨由15万吨扩至35万吨项目,纯碱由45万吨扩至60万吨项目——一个个大项目巨人一般立于新都化工应城园区,巍然壮观. 落户应城10多年来,应城新都化工几乎每年都在扩张,先后投资40多亿元,产能由不足70万吨扩至300多万吨,上演了一出小鱼吃大鱼、大鱼变巨鳄的市场神话. 向上抢占资源,向下延伸链条,向内挖潜增效,新都化工的战略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至2014年底,公司销售收入达40亿元,上交税金达16985万元.复合肥、纯碱及盐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并远销巴西、日韩、东南亚及非洲. 目前,新都化工产业布局已拓展至四川、山东、广东、新疆等地,正在越南选址建厂. 立足应城,面向全国,辐射海外.锐意进取的新都人,其发展目光已然从应城望向了世界.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