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叙事诗《杨业功之歌》出版 |
应城网 2007-9-5 |
|
|
|
|
|
应城网9月4日讯(记者郑毅)时代造英雄,时代也造就对英雄们的礼赞。3日,应城市委宣传部收到由女诗人辛茹撰写的长篇叙事诗《杨业功之歌》,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这部长达7000行、20万字《杨业功之歌》,从9个方面对杨业功进行了讴歌,是一部礼赞当代英雄的诗篇,是青年诗人辛茹继《火箭碑》之后出版的第二部系列长诗,满怀激情地歌颂导弹司令杨业功的作品,是一个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主题,从英雄的群体转向了个体,从四面出击转向了重点穿透,这部长诗面世,是献给建军80周年和中央军委开展向杨业功学习活动二周年的一份厚礼。 前年12月上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给杨业功同志授予“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荣誉称号。杨业功, 1945年2月出生,1965年8月从湖北省应城市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参谋、营长、团参谋长、作训处长、旅长、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少将军衔。入伍40多年,他牢记军人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拼搏进取,争先创优,特别是走上基地领导工作岗位后,殚精竭虑、忘我工作,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50周年首都大阅兵,为部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官兵中树立起崇高形象。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5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4年7月因积劳成疾病逝。
两年前,导弹司令杨业功已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当代英雄。这个在我军战略导弹部队中成长起来的新型指挥员的杰出代表,在他41年的军旅生涯中,把自己全部的聪明与才智,全部的热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军营,他所痴迷的导弹事业,献给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特别是在他走上高级指挥员的位置之后,几乎时刻都站在军事斗争的最前沿,密切地注视着世界的风云变幻,并以临战的姿态、实战的标准和现代战争倒计时的紧迫感,默默地为国家打造着那支随时都能拉得动,随时都能过得硬的神剑部队。他对国家安全的敢于主动承担,对新军事变革的勇于主动出击,对个人利益的善于知足常乐,在世人面前塑造了一个军人,特别是一个将军在一个时代中的崭新形象。正因为这样,在他不幸离去后,人们不仅记住了他的名字,而且记住了从他身上放射出来的时代的光芒、精神的光芒、智慧的光芒。 这部《杨业功之歌》是把一个概念中的英雄,一个许多人崇敬却无缘接触的将军,真实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一个可亲可爱的老兵,一个同样有着自己喜怒哀乐的儿子、父亲和丈夫。长诗中的杨业功,既是那个我们从媒体中认识的英雄,更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求虚头巴脑,只求有滋有味的人。
作者一次又一次地找杨业功的爱人、儿子倾心交谈,并去杨业功的故乡应城市,去杨业功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部队与阵地,进行深入的采访和体验,细致地追踪杨业功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只脚印,每一段经历,每一篇文字。特别是他在家乡留下了大量的心得笔记、诗词歌赋、书法题赠,同时在他的档案里也留存了许多或深思熟虑,或匆忙挥就的思想汇报、军事论文。这些既原始又真切的素材,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因此,在作品中布置一条由杨业功自我倾诉的副线,与诗人叙述的主线平行深入,这种构思既使杨业功在作品中的内心独白显得真实、自然、别具一格,又使他众所周知的那些事迹有了更加亲切和可靠的心灵依托,可谓一石三鸟。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